最近在新車評上看到上市了兩次仍然不能正常上市的哈弗H8,可能在今年2月份上市,長城方面不僅改進了調教不積極,制動行程過長,車門限位器高級感不強,車輛部分功能操作復雜,車身不夠靜謐,安全帶報警過早等已經曝光的幾個問題,還對H8的配置有所升級,使其產品競爭力更強大。H8作為自主首款定位中高端的SUV,這不僅僅對于長城,甚至對于所有的自主品牌,都是具有跨時代得意義的。但是眾所周知,哈弗H8并不是長城完全正向開發(fā)的產品,其采用的承載式車身,前雙叉臂式獨立懸架,后多連桿式獨立懸架的底盤結構參考的是奔馳ML。而前幾次無法正常上市,也正是因為H8的整個后橋還存在一些問題,至少魏建軍是這樣透露的。為了盡量保證產品質量,H8的發(fā)動機重要零部件,以及自動變速箱總成都是從國際知名供應商外購的。但是考慮到車型的市場售價,所以底盤構件,傳動軸等一些技術難度相對較低的非核心部件,長城一般都是自己生產。這種產品開發(fā)模式,面對H6,H3這些本身技術難度不大的平臺,長城憑借制造皮卡積累的經驗,沒有什么大問題。但是對于H8的底盤,照搬奔馳的空氣懸掛顯然成本太高,可能H8的售價奔著三十萬去了,而自己生產的后橋主減速器,精度又達不到后橋的整體匹配要求。H8的無奈,何嘗又不是其他自主品牌的無奈。一直想要擺脫低端廉價的形象,打破價格的天花板,無奈品牌溢價能力實在有限,定價總是小心翼翼,生怕觸動消費者的神經。一直想要打造不輸合資的產品,告訴消費者國外的月亮不一定就圓,無奈技術儲備和一線合資品牌確實還有差距。以H8為例,ML的底盤按說賣個GLK的價格應該還算合理吧,但是哈弗H8定了一個比GLA還要低的價格,這樣銷量都還不見得能好。雖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H8的整體實力是毋庸置疑的,成本自然不會太低,長城為了盡量降低售價,但又苦于沒有像豐田這樣強大的配件供應鏈,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偷工減料“,這才上演了今天H8這出鬧劇。成本,這也是當前大多自主品牌所面對的最棘手的問題??v觀H8的起起落落,至少我對哈弗還是比較認可的。做高端沒有錯,也許有很多人質疑哈弗的定價,橫向對比其他自主品牌,哈弗的價格確實并不算低,但也是因為產品可以被市場接受,哈弗才敢這么大膽地定價,只有足夠優(yōu)秀的產品實力才能撐起品牌的溢價能力。難道自主品牌還要在低質低價這條老路上越走越遠?哈弗獨立專注SUV更沒有錯,做不到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就專心致志做好自己擅長的,憑借多年制造皮卡積累的經驗,哈弗在SUV領域確實比其他自主品牌略勝一籌。魏建軍帶領的長城一直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造車。品牌旗下“歪瓜裂棗”的車型并不多。這次H8回爐重造,不僅展現了長城嚴謹的企業(yè)文化,也是對消費者負責的一種行為。說了這么多“軟文“,也是時候給哈弗的公關部添點”麻煩“了。你以為你是除了路虎,JEEP之后第三個SUV品牌,你就世界第三了?造高端SUV,你有這個能耐嗎?山寨了奔馳的底盤都還造不好,H8是不是有點拔苗助長了點。對于哈弗來說,H8/H9確實能提升品牌的形象,但是H6才是哈弗真的靈魂,幾十萬的H6車主才是哈弗的基礎。雖然銷量可喜可賀,但是這并不能說明H6是十全十美的。就動力總成而言,兩款自吸發(fā)動機太落后,1.5T的匹配并不完善,自動變速箱更是長城的短板。誰會是H8的最大意向客戶,毫無疑問是H6的車主,但是如果你的H6做的都不能夠讓車主滿意,請問你的H8還打算賣給誰?所以,做高端沒錯,但是哈弗更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銷量最好的車型上,好好掂量自己,不要好高騖遠。寫在文章最后,對于H8還是希望這次可以正常上市,畢竟這傾注了哈弗太多的心血,也希望H8上市后能有一個不錯的銷量,前一陣上市的H9賣的還不錯。文章首發(fā)汽車之家修改后在新車評網發(fā)表話題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