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油耗的問題,雖然想避開,但我想也不完全現(xiàn)實,而且,昨天回答網友的態(tài)度也顯得過于簡略和不負責任,尤其是對待認真的網友,所以我也稍微認真一下,也算是正式回復,同時也啰嗦一下當初選車的一些心得。從開始留意汽車信息到最后買車,也至少有一年了。最早的方式是做表——excel表格,列出有意的車型,然后往下列出我需要對比的項目,逐項在網上找出數(shù)據(jù)和描述,分別填寫,然后進行評分。普通評分方式是,同一項目中,最佳或最高者,加一分,最差者,減一分,中等水平者,零分。然后對于重點評測項目再另外設置加權分,比如天窗是重點考慮的,這個項目的得分無論正負皆乘于3(2、或3或更高取決于自己的重視程度),于是每個車型既有普通的總分,也有加權的總分。這個表格,并非用來將最高分的就作為買車的對象,而是通過對比,排除掉與我所需要的項目差距最遠的車,作用是排除不希望的車型。而且,對比的項目是個人認為的實用項目,所以像發(fā)動機技術、加速時間基本不考慮,或者只是僅僅列示而不記分--這些留給新車評網的專業(yè)人士吧,呵呵。記得當時根據(jù)我自己的目標打分,緊湊型車和小型車中,負分最高的都是日系車(當然也有日系車得分排前甚至領先,比如日產的)。從這里,已經可以看出我對配置的高度關注。然后再實際去談判講價,除了已經不考慮的車之外,其他車就看當時各4S店能夠給出的最大優(yōu)惠,以及現(xiàn)場看車的感受,尤其是LP的感受——比如她用30秒決絕地否決了福克斯地內飾,在第二次看307時在試乘后給予否決,原因是新款比老款更不舒服...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總結了一個規(guī)律:同級別緊湊型車中,達到我所需的基本配置要求的,省油車通常比非省油車高出2-3萬,而且省油車通常都體現(xiàn)出很高的銷售技巧,但是對價格的堅守也是非常堅決地...最終我們逐步傾向了非省油車,尤其是通過團購,以及在團購中通過強大的談判壓力取得買方優(yōu)勢后,最終選擇就非常明確了。而且,這個時候內部算賬,省了2-3W,怎么盤算都夠了,如果這2-3W全部算油錢,等于白開了2年。如果算高出部分,按平均油耗12算,每次加油算多出20元,至少可以多加1500次,每年多花的油費是700-1000,分攤到每月是6-70元,這完全可以接受。最重要是自己享受了最符合自己要求的車。另外,針對網友的問題,他是從凱越延伸到HRV,對此我的態(tài)度是:不同級別的車比較,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我在緊湊車級別選擇了凱越,不代表如果我在小型車中選擇的話,會選擇HRV,這不能簡單套用和延伸的。同時上述規(guī)律也不能完成套用到小型車中,至少那個價格差肯定也是不同的...另外一個角度就是,目前我對車品牌的歸屬感,并不強烈,下次如果換車,未必也還是別克系列。我只對我自己的消費負責。不過我也曾對比過小型車,包括兩廂車,當時的表格中樂風和天語SX4更加優(yōu)勝。而且,從砍價角度,雪佛蘭的砍價余地我相信還是有的(曾經談過景程)。所以,用HRV去對比新威弛,那就不是我的事情了...另外,個人認為,一款全新改款車去對比一款老得有點年紀的車,似乎也并不公平...永遠都有更好的車,對不?以下是我曾經做過的表格。相關評價僅為個人觀點及感受。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