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澳洲已經(jīng)有四年了,每年都打算回國,每年都把機會推遲,真不知道到底什么時候能回去。言歸正傳,在澳洲呆了4年,也換了4輛車,從最老的1994年的馬自達626 ,到2002年的mazda 6,再到2003年的寶馬320i,再到現(xiàn)在的最新款的澳洲霍頓產(chǎn)的commodore ve sv6。按同學的話說,就是越開越往后,在國內(nèi)都鄙視美系的車,慢慢我知道為什么了。其實美系的車,在于馬力大,耗油,但是空間也大,特別是霍頓公司,基本上就生產(chǎn)大排量的發(fā)動機,小的都讓以前的韓國大宇去做了??墒堑搅酥袊筒恍辛?,排量都減小了,整個通用做小排量的都 不怎么樣,基本上都讓韓國的工廠代工了。所以在中國的美系的車,都丟掉了自己的大馬力的優(yōu)點,突出了自己內(nèi)飾不怎么樣的缺點。搞笑的是有更多的東西就是一樣的,到中國也變味了。比如林蔭大道,明明就是澳洲的caprice,到了中國死活不承認,我就納悶了,怎么就丟人了? 更有意思的是澳洲的alloytech發(fā)動機 為什么到了中國就要降低參數(shù)?明明是v6,3.6的在澳洲功率是196kw,340N/m,到了中國一樣的東西就變小了?明明在澳洲ESP在所有這個平臺車系都是標配。在中國了,只有最高端的才是標配,對上海通用的做法真的不敢茍同,難道車價和人的價值有等號的? 下次聊聊澳洲汽車狀況。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