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車庫

話題31227條    關(guān)注920人

+關(guān)注
話題

頭文字C:從Cruze到CC

沒有美圖,沒有技術(shù),這里只有淺嘗輒止的感受,還有那些無趣的細節(jié)…

● a.m. 0918, 西二環(huán)阜成門橋,車外氣溫29°C

俺已經(jīng)在西二環(huán)上堵了將近半個小時,看來九點半前是趕不到小街橋。上周末俺英文系的老同學就嚷嚷讓俺幫他們試駕克魯茲和高六,順便試試新上市的CC,嘗嘗鮮,于是早早便給俺預定了周五的連環(huán)試駕。想到這兒,堵車也不那么鬧心了…

● a.m. 0950, 北二環(huán)小街橋東某通用4S店,店內(nèi)氣溫26°C

到店一看,哥倆找了間VIP休息室美滋滋地喝茶呢。這家店同時經(jīng)營上海GM旗下兩個品牌,雪佛蘭和別克。展廳雖然相連,但銷售洽談區(qū)、客戶休息車、車輛展示區(qū)等功能區(qū)劃是明確分割開來的。平民品牌雪佛蘭的展廳自然簡陋的很,客戶休息區(qū)就是一張桌子和幾把椅子。這哥倆是跑到人家別克的VIP單間了…話不多說,聯(lián)系銷售登記證件,準備試駕。

● 試駕路線如下:

從北二環(huán)小街橋東,向東,在東直門橋上機場高速,而后出酒仙橋-將臺路出口,繞一圈,原路返回。全程18.8km,試駕車型為1.8 AT,頂配,選裝了導航和倒車影像。

這段試駕路線以高速為主,兼有少量城市快速路段,還有幾處盤橋匝道,基本涵蓋了北京城區(qū)比較典型的用車環(huán)境。高速路段也有利于試探Cruze的動力性以及底盤、隔音的功力。前半程由銷售開,在酒仙橋換乘,后半程才是我開。

● a.m. 1010, 小街橋東某通用4S店,店內(nèi)氣溫26°C

幾次三番找銷售,都說試駕車還沒回來。至于具體需要等待多長時間,不清楚。雪佛蘭的試駕安排有些糟糕。此外,雪佛蘭4S自始至終都沒有提供任何飲品,我們只好一直體驗隔壁別克的大班椅和飲料……趁著這段時間,俺抓了幾張Cruze的細節(jié)。

● 01 通用家族化設計的盾形空調(diào)·音響面板,實際觀感比較平淡

● 02 手剎 塑膠材質(zhì),合模線極其明顯

● 03 空調(diào)出風口加了鍍鉻裝飾,在較為平淡的內(nèi)飾氛圍中是一個小亮點

● 04 門鉸鏈細節(jié)-1

● 04 門鉸鏈細節(jié)-2

● 04 門鉸鏈細節(jié)-3

● 05 門鎖細節(jié)-1

● 05 門鎖細節(jié)-2

● 06 蒙皮與車身框架連接工藝(鐵皮黨可以退散了,蒙皮不是被動安全的基石)

● 07 車窗密封膠條-1

● 07 車窗密封膠條-2

● 08 后排杯架-1

● 08 后排杯架-2

● 09 剎車卡鉗細節(jié)-1

● 09 剎車卡鉗細節(jié)-2,可以看到剎車卡鉗的喉管

● 09 剎車卡鉗細節(jié)-3,注意左上角鈴上的一溜兒平衡塊(這個鈴出廠的動平衡……)

● 10 尾燈

● 11 底盤細節(jié)-1,備胎罩、尾排、后懸,可以看到排氣管路周圍的隔熱層

● 11 底盤細節(jié)-2,左后懸掛,典型的扭力梁結(jié)構(gòu);避震與彈簧分開布置,能夠有效減少車內(nèi)空間的占用;彈簧頂端固定在車身縱梁上,可見扭力梁懸掛可以布置的很低;還可以看到后保與輪拱是用PVC卡扣連接的,這足以說明鐵皮黨的荒唐;此外,輪拱內(nèi)側(cè)沒有任何隔音物料

● 11 底盤細節(jié)-3,右后懸掛,在避震筒身上可以看到Daewoo的字樣,可見GM全球化供貨背景下,有些部品來自韓國并不稀奇

● 11 底盤細節(jié)-3,100%截圖(源自上圖)

● 11 底盤細節(jié)-4,右前懸掛,底盤護板的離地距顯然小于油底殼,因而可以在托底時提供有效保護,前懸下擺臂是鋁合金材質(zhì)

● 11 底盤細節(jié)-5,左前懸掛

● 11 底盤細節(jié)-6,后懸

● 12-1 原廠底盤裝甲

● 12-2 原廠已經(jīng)做了較完善的底盤裝甲噴涂,注意避震內(nèi)側(cè)車架表面

● 13 金字招牌需要厚實的用料和精良的工藝來打造

● a.m. 1040, 小街橋東北二環(huán)由西向東方向輔路,車外氣溫不詳

在我到店50分鐘(俺哥們來了超過一個小時)之后,終于拿到試駕車出發(fā),這還是有預約的前提下…

甫一上手,克魯茲給人的感覺十分良好:內(nèi)外后視鏡可視角度夠?qū)?,座椅調(diào)節(jié)范圍大,可以靈活選擇高坐姿或低坐姿。高坐姿的視野更好,低坐姿可以在保證視野的前提下,讓身體更加后傾,乘坐更為舒適,腰部不易疲勞。座椅兩翼談不上包裹性,但椅面摩擦力還好。方向盤環(huán)身并不粗,握感也不差。

鑒于之前網(wǎng)路上紛紛揚揚的克魯茲自動波箱匹配不良、頓挫明顯的惡名,一開始我盡量溫柔的對待油門。D檔下?lián)Q檔點大約在2500rpm左右,快速深踩油門則上升至3300~3500rpm換檔。也許是俺感覺遲鈍,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的頓挫感。問題還是出在孱弱的動力輸出上。在限速120km/h的機場高速上,80km/h往上,Cruze的動力輸出十分遲緩,超車困難。無法想象在高速上超越超長拖掛貨車將是如何困難。即便手動降檔,將轉(zhuǎn)速拉到4000轉(zhuǎn)以上,仍然不夠力。這是事先完全沒有料想到的。

此外,油門踏板行程頭段虛位不小。起步時快踩油門,雖然初始轉(zhuǎn)速上升飛快,轉(zhuǎn)眼便過3000rpm,但車輛給人的感覺是向前挪動而非加速…總之,遲緩、孱弱的動力是此行最大失望。

相反,底盤和懸掛給人的感覺不錯,濾震性良好。100km/h左右巡航,風噪和發(fā)動機噪聲并不擾人,惟有胎噪相當明顯,想來與輪拱缺少隔音物料以及錦湖胎有關(guān)。高速變線和快速盤橋時,懸掛支撐還好,側(cè)傾不大。剎車踏板力度比較線性,但急剎時,末端剎車力似乎有小小的遲滯。

這一趟走下來,克魯茲給人的總體感覺可以用兩個字概括:平淡。

這里的平淡可理解為動力的孱弱,但是,平淡也意味著它是一輛非常容易上手的車,一輛很容易為人所接受的車。它的底盤厚實,濾震性不錯,隔音還算良好,空間表現(xiàn)在同級水準屬于中上。無論是個人用車還是家庭用車,中規(guī)中矩的表現(xiàn)使它非常適合作為第一輛車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易于掌控的動力輸出就會成為優(yōu)點。畢竟,對于新手而言,過于迅猛、突兀的動力輸出反而會成為事故的潛在動因。

回來以后哥們找銷售開詳細報價和優(yōu)惠。目前優(yōu)惠是1.6送斯坦福全車貼膜(含前擋),1.8送兩次小保養(yǎng)和空調(diào)清洗之類的夏季保養(yǎng)包,均無現(xiàn)金優(yōu)惠。

俺溜達到隔壁抓了幾張英朗,結(jié)果沒拍幾張,就被銷售GG攔住,說有規(guī)定店內(nèi)不許拍照…奇怪的規(guī)定。但既然有規(guī)定,也沒必要為難銷售

● 01 尾燈很有設計感

● 02 Buick的品牌價值與認同值在國內(nèi)車市爭議頗大…

● 03 后懸瓦特連桿

● 04 左后懸

● 05 右后懸

● 06 中控全景,小君威不虛此名

● 07 鉸鏈控速速圍觀-1

● 07 鉸鏈控速速圍觀-2

● 08 蒙皮與車架連接工藝與Cruze如出一轍

● a.m. 1150, 北三環(huán)由東向西主路,車外氣溫39°C

原本哥們還約了東風日產(chǎn)逍客和奇駿的試駕,但一直沒有回音(上周日約的,周三才回電,之后消息全無)。在此BS下

于是俺們直奔魏公村外婆家,要了蒜蓉小鮑鐵板蟶子鐵板渦蛋牛柳暴炒鱔段…大快朵頤之時,拍PP豈不是煞風景,所以無圖無真相…

● p.m. 1330, 西三環(huán)由北向南主路,車外氣溫42°C

到底還算年輕,三只饕餮大腹便便搖搖晃晃興高采烈跟打了雞血似地一路亂噴不知所云不知所謂的垃圾話…其實朋友相聚,莫不如是。也許再也回想不起來究竟聊過些什么,但不要緊,那段共同的經(jīng)歷與時光在心底投射的影子,便足以了度這瑣碎的人生…

● p.m. 1358, 南四環(huán)花鄉(xiāng)橋東某一汽大眾4S店,店內(nèi)氣溫26°C

這家店在京規(guī)模和影響不小,也同時經(jīng)營一汽奧迪品牌,和本地交通廣播有著長期合作關(guān)系。所以聽多了,難免有點厭煩。但目前能約上CC試駕車的4S屈指可數(shù),這家算是離得近的,也就是它了。

預約時間是兩點半,先給CC抓幾張

● 01 VW品牌在國內(nèi)影響力非同小可,對于許多購車者而言,它就是轎車的代名詞;請注意這個VW標志是平面可翻轉(zhuǎn)的,內(nèi)藏ACC自適應巡航雷達

● 02 遠近光雙光透鏡,AFS氙氣燈

● 03 全紅TSI尾標可證明其2.0TSI身份,1.8TSI版本尚需等待來年

● 04 VAG在國內(nèi)已經(jīng)全面鋪開DSG的應用車型線

● 05 中控拉絲鋁,表面質(zhì)感與實際用料統(tǒng)一,而非邁騰的塑料仿拉絲鋁質(zhì)感

● 06 門壁板,自上而下分別為:軟塑膠、拉絲鋁飾板、棕色真皮內(nèi)襯

● 07 真皮雙道縫線細密、工整

● 08 門內(nèi)把手的造型、工藝完善、精致,與周圍棕色真皮內(nèi)襯的接縫也很細密工整

● 09 環(huán)繞方向盤中間VW標志的一圈鍍鉻飾條有點俗氣

● 10 導航包在至尊型上標配

● 11 座椅的材質(zhì)與縫制工藝-1,座椅的側(cè)向包裹(包括臀部和上半身)非常好,大腿承托也不錯

● 11 座椅的材質(zhì)與縫制工藝-2

● 11 座椅的材質(zhì)與縫制工藝-3

● 12 至尊型的丹拿音響,這次未能感受

● 13 VW粉最津津樂道的細節(jié)之一:門鉸鏈-1

● 13 VW粉最津津樂道的細節(jié)之一:門鉸鏈-2

● 14 后排杯架功能演示-1,伸縮式限位器,倆杯架各有一個控制鈕,此為收縮狀態(tài)

● 14 后排杯架功能演示-2,右邊為彈出狀態(tài),左側(cè)收縮

● 14 后排杯架功能演示-3,全部彈出

● 15 儲物格百葉板-1,質(zhì)地細密,這個內(nèi)飾的小亮點在海外Passat B6是標配,國產(chǎn)初期的邁騰減配了,后期才增設

● 15 儲物格百葉板-2

● 16 淚滴型尾燈是目前充斥著大量平庸尾燈設計的車市上一個難得亮點,也是CC美感的來源之一

● 17 固特異Excellence三能輪胎(操控、剎車、舒適),235 45R17 94Y,規(guī)格很高,但從以往三能輪胎在A6L上表現(xiàn)看,一萬公里以后的胎噪是個問題

● 18 外觀隨拍-1,國產(chǎn)版懸掛升高明顯,車身側(cè)面鍍鉻防擦條融入側(cè)面整體設計中,并不突兀

● 18 外觀隨拍-2,歐洲車近年來的設計越來越強調(diào)連續(xù)曲面的變化與轉(zhuǎn)折關(guān)系

● 19 獨立多連桿后懸,底盤還算工整,總體布局和邁騰幾近一致

● 20 左后懸

● 21 右后懸

● 22 底盤前部,注意排氣管路一側(cè)的巨大間隙,那是原始設計中為4 motion的驅(qū)動軸預留的空間;油底殼下方?jīng)]有護板,應該是考慮到正面撞擊時發(fā)動機下沉的需要

● 23 左前懸掛

● 24 右前懸掛

● 25 側(cè)后45度角的CC~End

● p.m. 1430, 南四環(huán)花鄉(xiāng)橋東由西向東主路,車外氣溫42°C

試駕車準時回來了,值得表揚

試駕路線如下:

我選擇了試駕路線二,全程90%為城市快速路段。圖上雖然注明了換乘點,但實際上出店后,銷售就讓俺開全程了。

全程約10km,車型為CC 至尊型,選裝了翻毛座椅。

因為之前從未開過DSG變速箱,所以對這臺波箱的性格無從了解。我感興趣的是,雙離合變速箱的實際表現(xiàn),與俺多次開過的1.8TSI那臺愛信的6AT有何不同。為了盡快試探它的高轉(zhuǎn)表現(xiàn),剛進主路,俺就拉到S檔。其轉(zhuǎn)速攀升之快、動力輸出之生猛與直接、油門踏板之敏感,均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60km/h時速段,即便只是輕點油門,變速箱也會保持在S3 3000rpm,只有超過80乃至90km/h,才會不情愿地升至S4。在這一過程中,變速箱一直很積極地把轉(zhuǎn)速保持在3000rpm以上??梢哉f,S檔貪戀高轉(zhuǎn)的程度,遠超愛信的6AT S檔。

CC在80~120km/h速度區(qū)間的動態(tài)表現(xiàn)也給人驚喜。之前俺曾在帖子里說過,速騰的底盤和懸掛雖然表現(xiàn)出厚實、沉穩(wěn)的一面,但與運動并不搭便。邁騰亦然。然而,同為PQ46平臺的CC,在底盤整體布局和前后配重均與B6幾近一致的前提下,其靈敏的車頭指向、硬朗而非一味厚實的底盤、敏捷的懸掛反應、富有韌性的側(cè)向支撐、良好的車尾隨動性,完全超越了軟趴趴、頭重腳輕的軟腳蝦邁騰。俺尤其偏愛CC在高速變現(xiàn)時的方向和懸掛。方向在保持精準指向的同時,反饋更多,更敏感,回中力也很棒。懸掛與避震的頭段其實有點軟,但中段后段支撐非常好,韌性十足。

另一處驚喜來自濾震性。235 45R17的胎雖然不算太薄,但相比邁騰扁平比達55的16寸厚胎,濾震性幾乎肯定會差一些,細碎的震動也更多。然而,CC在實際路試中,其底盤和輪胎通過座墊和方向轉(zhuǎn)遞給駕駛者的震動并不細碎,也非原先VW車系那種單純強調(diào)厚實、厚重的感覺,而是一種被仔細過濾后的硬朗與敏捷。駕駛者能夠清晰地感覺到每一個車輪所經(jīng)過的路面狀況以及懸掛所作出的反應。如果你希望舒適的駕駛,那么,這些反饋信息也不構(gòu)成打擾。當然,這時候,你需要D檔。

D檔下,變速箱變得異常安靜,甚至有意識地限制動力輸出。只要油門形成不超過大約1/2之一,變速箱幾乎不會積極降檔,轉(zhuǎn)速也很少超過2000rpm。在80km/h以內(nèi)區(qū)間,轉(zhuǎn)速甚至基本不超過1400rpm。盡管D檔已經(jīng)非常平順,然而,在S擋下幾乎無從辨識的渦輪介入點,在D檔下相當明顯,大約是1800~2000rpm左右。因此,在市區(qū)行車,D檔是最舒適、平順的選擇,前提是不要過2000rpm。一旦大腳油門,渦輪介入之后,轉(zhuǎn)速攀升之活躍程度,堪比S檔。

因為試車距離太短,很多細節(jié)只能粗略地感受。在整個過程中,風噪和胎噪,這兩樣最容易為“紙面汽車批評家”所抨擊的CC所謂弱點,未成滋擾。至少在新車、120km/h時速范圍內(nèi),薄胎、無框車門不會造成過分的胎噪和風噪。至于門框密封橡膠的老化周期、老化后的隔音與密封效果,俺就無從知曉了。

因為主要想試探CC的動力與底盤功力,自適應巡航、車道偏離警示等高科技裝備均未體驗。至于自動泊車,因為是在展廳門口交接,所以未得到泊車機會。

至于是否有短板,我想以下幾點是回避不了的問題:

1. 固特異的三能胎

在干燥路面上,這款胎的縱向抓地力似乎還成(當然前提是俺始終沒有在起步時特別兇狠地對待油門),但橫向抓地力慘不忍睹。在大角度拐彎時,即便初始速度很低,給油稍大,就能讓前胎響胎。畢竟它還不是運動取向的輪胎,就像新君威的泰然者。

2. FF架構(gòu)

盡管CC已經(jīng)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前驅(qū)所造成的轉(zhuǎn)向不足,但在彎中動態(tài)仍然笨拙,很容易就逼出推頭。前軸負荷還是太沉。如果換成前縱置發(fā)動機的A4,情況可能會稍好些。當然,俺認為輪胎也要負一定責任。

3. 后排頭部空間

俺在183cm身高中,上身還算短??稍贑C后排,往后一仰,頭頂與車頂之間的縫隙連手掌都塞不進去。何況俺剃的還是光頭…俺在展廳的CC周圍轉(zhuǎn)的時候,聽到的幾乎所有評論都離不開后排頭部空間的抱怨。當然,腿部空間尚好,可以往下坐一些。問題是,CC后排靠背傾斜角度已經(jīng)很大,再往下坐,腰部就會懸空,也是很難受的坐姿??傊?,CC后排還是留給女性乘客為好。

● p.m. 1525, 南四環(huán)花鄉(xiāng)橋東由西向東主路,車外氣溫39.5°C

原本至預約了CC的試駕,恰好當天下午試駕車比較空閑。于是臨時決定試駕Golf 6。

G6的底盤感覺與CC十分接近,這讓俺回想起英朗與新君威二者底盤那種極其類似的感受。相比上一代平臺的產(chǎn)物速騰,其方向、懸掛的表現(xiàn)更為精致、完善、緊湊,十分討巧俺們這樣年幼無知的年輕消費者……

1.4TSI雖則沒有2.0TSI那種刺激感,動力輸出仍然令人滿意,響應速度也夠快,這還是歸功于DSG。TSI的弱點還是在高轉(zhuǎn)(超過4000rpm)上后勁不足,而3000~4000rpm之間是表現(xiàn)最有活力的區(qū)段。G6的D檔與S檔的分野沒有CC來得如此懸殊,G6的S檔更為平順,讓人樂于在環(huán)路之類的城市快速道路使用。至于D檔,剛過60km/h就攀升至7檔,是省油之選。當然,D檔下油門到底,轉(zhuǎn)速攀升也是非常迅猛的。

G6的TSI+DSG總體給人感覺匹配度和機械精密感很好。至于有些細節(jié)可能是其固有特性所致。比如渦輪介入點和起步時DSG在1/2/3檔之間換檔的頓挫感。

總體而言,CC和G6靈敏的懸掛與底盤動態(tài)表現(xiàn),足以改觀速騰+邁騰所形成的VW固有車型性格給消費者留下的影響。這種變化,俺高度欣賞。當然,在FAW VW沒有解決DSG可靠性以及裝配問題前,俺寧愿考慮“技術(shù)陳舊落后”的多缸機…

● 01 鏤空的車頭VW標志,可與CC對比

● 02 幾何切割的前大燈造型

● 03 這款是頂配+導航選裝包,據(jù)4S店說,目前訂不到無加裝選裝包的頂配版,加裝后裸車價超過18萬…VW銷售策略可見一斑

● 04 這個鍍鉻圈真是…

● 05 VW是目前國內(nèi)市場上惟一全面應用雙離合波箱的廠家,雙離合似乎已經(jīng)成為歐洲車廠的共同選擇,而日系車廠更傾向于CVT

● 06 空調(diào)出風口亞光鋁裝飾顯然比亮光鍍鉻裝飾更雅致

● 07 頂配版標配黑色真皮多功能方向盤四向控制鍵,舒適版的方向盤為PVC材質(zhì),握感相去甚遠

● 08 真皮縫線工藝-1,緊湊型車的Golf真皮縫線工藝水準與中型車的CC相當,確實是精致的A級車

● 08 真皮縫線工藝-2,手剎

● 08 真皮縫線工藝-3

● 08 真皮縫線工藝-4

● 08 真皮縫線工藝-5

● 08 真皮縫線工藝-6

● 09 這個包括定速巡航和燈光控制的手柄是VW的通用模塊

● 10 中控細節(jié)-1

● 10 中控細節(jié)-2

● 10 中控細節(jié)-3

● 10 中控細節(jié)-4

● 11 黑色真皮波棍頭也是頂配特有裝備(也可以通過選裝包加裝),握感飽滿

● 12 VW粉的G點之一:門鉸鏈-1

● 12 VW粉的G點之一:門鉸鏈-2

● 13 百葉板

● 14 方向盤的造型和實際握感確是A級車市場個中翹楚

● 15 中控上方軟性塑料和亞光鋁裝飾

● 最后的一點題外話

本土化改造一直是合資車型揮之不去的陰影。它是一把雙刃劍,改造之后,它能滿足大多數(shù)潛在消費者的購買要求;但改造本身,傷害了產(chǎn)品自身特質(zhì),抹殺了它固有性格,會使另一部分(也許人數(shù)要少一些)消費者不滿。同樣基于PQ46平臺的邁騰和CC在實際駕駛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差異說明這一傷害會有多種。其實,邁騰與CC在機械規(guī)格上的關(guān)系類似現(xiàn)款銳志與即將上市的新銳志。VAG的聰明在于,它沒有用CC取代邁騰,因為邁騰才是主流市場的需求,而CC面對的是運動型B級車這樣一個細分市場。也正因為面對的是細分市場,CC的本土化改造壓力很小,也可以在特立獨行的細分市場上走得更遠,更個性。我在展廳里,就不止看到過一位客戶,因為CC的空間而轉(zhuǎn)向邁騰;也看到過不止一位客戶,因為CC的造型而下單。至于新銳,它必須面對主流,迎合主流趣味,也就不可能在運動性與個性上走得很遠。VAG的產(chǎn)品規(guī)劃與營銷,確實值得借鑒。只恐怕,經(jīng)歷信任危機的Toyota,已經(jīng)重歸保守,喪失了開拓細分市場的勇氣,F(xiàn)T-86的延遲或是一例。

收藏

2010-07-24

0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

我關(guān)注的部落

登錄關(guān)注部落,才有更多簽到。請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