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車庫

話題31227條    關注920人

+關注
話題

千糗百怪的雜記帳:小試Smart

中午左右無事,找?guī)熜殖燥?。同座有位師兄的朋友,新入手Smart一只,說是今兒專門開來讓師兄試試(平時這位開其他車,具體不詳)。說來也巧,這位姐們剛畢業(yè),在帝都XX附中尋了份教職。恰好俺當年正是這所中學畢業(yè),于是多聊了兩句,也就有了俺這回小試。

需要預先說明:畢竟俺和人不熟,手邊也沒有相機(W100那杯具的攝像頭不提也罷),所以以下內(nèi)容無圖無真相,請大家務必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謝絕跨省……

A. Walk Around

這是臺白色Smart。遠看的時候,在陽光反光下有點近于銀灰色。Smart車身覆蓋件記得可以快速拆卸的,所以多為塑料件。雖然如此,白色車漆的質感還是很不錯。行李廂蓋可以分為上下兩部分打開,下半部分似乎為金屬件,在午后陽光下,白色烤漆質感相當出色。

Smart版本眾多,多到讓人有些暈。發(fā)動機有自然吸氣和Turbo兩個版本;車頂結構有硬頂和cabriolet兩種;前后輪胎配置更是多到五六種,每款前后輪規(guī)格還都不盡相同……瞄了眼輪胎規(guī)格,前175/55 R15,后195/50 R15。車主說裸車價是十五萬八?;貋硪徊椋?011款 1.0T 硬頂激情版。

● 這是網(wǎng)友作業(yè)的實拍圖,鈴的樣式應該是這款,沒細看:

座椅是黑色真皮。最讓我吃驚的是,調(diào)節(jié)項目那么少(匆匆忙忙間只找到了座墊前后調(diào)節(jié)),但很容易就能找到舒服的駕駛坐姿。甚至我即便不作任何調(diào)節(jié),仍然可以保持比較貼身、合適的坐姿。要知道我和車主身高相差十幾二十公分(姐們大概165左右,俺183),按理說需要調(diào)節(jié)范圍范圍應該蠻大的。就那自己的銳志舉例:一哥們比我高四五公分,他要開銳志,就先得把方向盤升到最高,然后縮進到最短;而后座椅調(diào)后,靠背后仰(他倒是比俺重三十多公斤……),才能坐進去;最后再按相反順序來一遍……

Smart如此出色的寬容度,我想應該歸功于良好的人機工程設計。座椅靠背的貼服度,還有側翼的包裹都恰到好處——俺都有種沖動,想直接卸了這座椅,安俺車上去……

轉到車尾。掀開行李廂襯板(話說這個襯板質地是相當?shù)暮喡?,露出銀灰色的金屬蓋板,旋開一個柱形帶拉環(huán)的小提鈕,下面就是發(fā)動機。當時后備箱里只放了個普通大小的雙肩背,也沒什么重物,但掀起襯板時還是變形的厲害。看來承載能力還是得靠下面的金屬蓋板,蓋板上有沖壓成型的加強筋。

機艙布局相當緊湊,這也是頭一回看RR布局的機艙??上н€是沒好意思多看,瞄了眼就關上了。

B. 開溜

原先俺一沒開過Smart,二來對這車無感,所以就連西蒙那么騷包的家伙買了Smart也沒讓俺動心。這也直接造成俺上車就杯具的后果——鑰匙孔在哪兒呢?……

從XCP圖庫里借兩張中控臺的PP:

● 是右手邊?不像,那不是空調(diào)和收音機面板么;

● 是左手邊?木有,這貨又不是保時捷,左手邊是儲物格;

是檔把附近?除了Eco按鈕和疑似點煙器的玩意兒,還是沒有……

最后還是車主同志解了圍。原來那個貌似點煙器的小孔就是鑰匙孔。這會兒我才注意到鑰匙孔邊上“1/2”檔的標志,真是盡顯土老冒本色,糗大了……

通電,打火,嗯……嗯?咋沒反應,只聽見通電的電流聲……再打,還沒動靜,我K……眼看車主又要走過來,情急之下瞄了眼儀表盤。什么?R檔,昏倒……掛回N檔,打火,“轟”……世界平靜了

因為頭一回接觸AMT,盡管之前也了解過這種波箱的特性,比如掛檔后給油才走,但畢竟沒開過,所以剛上手真是一筆糊涂賬。我不知道姐們之前停車時是在R檔就熄了火(順帶請教下:AMT可以在R檔熄火嗎?)還是熄火后不小心掛進了R檔。無論如何,即便在啟動狀態(tài)下掛入R檔,只要不給油,車身仍然是靜止的,而不像AT會有蠕動。這很容易給人錯覺,以為已停好車,特別是比較大意的車主(汗,看來俺也比較大意,竟然之前沒想到看表盤的檔位提示)。

● 戳穿俺偽車迷真小白面目的AMT……還是XCP圖庫里的……

啟動之后,撲面而來的就是……不對,應該是撲背而來的就是Smart非著名怠速噪音和震動……也許是高級車開得少,也許是寬容度高,也許是感官遲鈍,也許是渾身贅肉漸長緩沖了不少震動……總之我并不覺得這個震動和噪音有多么擾人。畢竟這是款mini得不能再mini的微車,高級感不應是它的終極訴求。身后傳來的轟鳴倒是時刻提醒自己這臺機器的存在感。即便聲線有些粗糙,但這種機械聲的質感與共存感還是讓俺有些欣慰——的確,如果未來都是EV的天下,我對這樣的遠景表示恐懼……

倒車出庫,打方向準備駛出北門。相對于袖珍的車身,方向盤環(huán)身似乎有些大了,而且圈數(shù)似乎跟銳志差不多,都要三圈以上。不過這也有好處:安定感更強一些。對這么小的車,或許還是好事兒。

剛進車道,左前方忽然有輛天籟朝俺倒車,剎車,嗯?再剎,嗯嗯?深踩剎車……停下了。

Smart剎車頭段似乎虛位有點長,基本上要深踩到過半才有比較適中的剎車力??紤]到AMT的特性,等紅燈和堵車時走走停停的狀況下,右腳得在兩個踏板間來回倒替,有點麻煩。

準備并道,進主路。Smart兩側外后視鏡視野不錯,但中后視鏡竟然設計成類似心形的造型,需要適應。好在Smart本來車身短小,通常車型在左右后側方的盲區(qū),對它而言基本不是問題——稍微偏下腦袋,用眼角余光就能掃見。

進主路,加速。怎么還不換檔?儀表盤上只有時速表,轉速表呢?眼角瞄了下中控,這才想起轉速表在中控兩個小眼睛上……已經(jīng)將近3500rpm了,竟然還沒升檔。余光轉回儀表盤,液晶屏檔位顯示一個“向上”的箭頭,是換檔提示。右手下意識在三點鐘方向一撥,升檔??磥碜鬁p右加確實符合人的下意識動作慣性。

不過升檔不積極,減速時自動降檔倒是反應挺快。

有一段路是迎著太陽開的??椢锩媪习闹锌嘏_表面很粗糙,按理說不該會有太多反光。但實際效果并不好。

C. 虎頭蛇尾

因為只是在望京附近轉了一小圈,都是非封閉對向雙車道,人多車多。最高時速也沒超過40km/h。加上不熟悉Smart特殊的坐姿、視野,還有那臺沒摸清脾氣的AMT(當然最重要的原因,畢竟是別人的車,又不熟,自然開的小心翼翼),所以也就有了這一點浮皮潦草的粗淺印象。

不過真要說這車的吸引力,似乎并不是太突出,尤其是在國內(nèi)一線城市的用車環(huán)境下。它的視野和小巧固然很突出,但加速孱弱也很明顯。底盤雖然算得上超班(在俺開過的有限幾款車里,Smart至少不比國內(nèi)幾款AO級小型車底盤質素差),但受限于規(guī)格和尺寸,造詣仍然有限。畢竟,像帝都這樣,非高峰期走環(huán)線還是很暢快的,Smart的加速就不夠給力。還有那臺AMT。我可是經(jīng)常在西二環(huán)上堵車的,AMT非得給油才走的特性,也是夠折騰俺腳踝的……

當然,如果換個環(huán)境,比如在香港,可能在通勤上我首先會考慮Smart,如果有EV版本更好(實在不喜歡那臺AMT)。

P.S. 后來坐副駕時,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副駕位的門關上后,總是有點松曠。曠量不大,但很明顯。反復試了幾次,仍然如此,不知道是否個體問題。但奔馳出現(xiàn)這樣的裝配瑕疵,實在不應該。

Fin

收藏

2011-03-24

0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

我關注的部落

登錄關注部落,才有更多簽到。請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