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上迅雷,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這個盜版起家的網(wǎng)站也開始急著洗白上岸了,看見上面有《hello樹先生》,都說得了幾個小電影節(jié)的獎,就點開看,越看越想說上幾句。
怎么說呢?
太假了,太虛偽了,太齷齪了。
學生作業(yè)都不如!別看您用了膠片,請了"演技派"一哥王寶強還有大攝影師還有前大師賈樟柯給你加持開光!
學生作業(yè)最起碼有一點你韓大師就沒有,誠意!熱忱!有要表達的欲望!
韓大師全沒有,我看到的只有沽名釣譽、投其所好!
我以為是我小人之心了,立刻上網(wǎng)看看他的言論。
我徹底服了,這sun子就是一典型流氓假仗義,急不可耐把自己打造成大師范兒,我是真的無語了。
說說這部片子,從頭看到尾,有的地方有小觸動,更多的是反感。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老說這句話我也覺得沒意思,但文藝作品就是這樣,多爛的東西,總有一些元素或者細節(jié)會打動觀眾。(但這點小觸動,不能成為評判一個片子水平的唯一標準。這點有些像車評人評車,與老百姓選自己適合的車一樣,難免有一點小出入的,所以我其實平時對別的片子看過就看過去了,不多說啥??蛇@個樹先生真是把我給傷著了~所以我跳出來罵兩句)
可怕的是韓杰大師不停地闡述著闡述著,小資文青們也跟在后面各種讀解。網(wǎng)上很多,有時間看完相信人文社科類的名詞能學到不少。
其實那都是廢話,說白了這個片子很簡單,四個字,沽名釣譽。
為了實現(xiàn)這個理想,韓大師把自己所有想得起來的中國片得外國獎的模式都用上了。
一、方言
這是最明顯的得獎思路,完全不考慮國內(nèi)觀眾的感受,樹哥算是祖祖輩輩在東北的人物吧,要不說二豬什么的跟自己不是一輩。可樹哥說的那是哪兒的方言?還有幾個一看就是群眾演員的貨,說的怎么也是河南話?語言是一個演員塑造人物最起碼的手段吧,就因為老外評委是看字幕就不管了?國內(nèi)觀眾誰受的了???但是在國際電影節(jié),老外的常理是用方言的片子更具有獨立姿態(tài),或曰更民主。我也喜歡方言電影,但我覺得那樣的人物與他生活的空間更融洽,鏡頭里樹先生在東北大地上自如地講著河南話,我真的惡心。
二、民俗
結(jié)婚、搶媳婦、婚車,拍的齷齪,看著齷齪,韓大師說了,寶強不是人,是黑色符號。大師你電影里沒有人物,你是在拍《電影符號學》嗎?人物的邏輯,人物的命運才能形成說的過去的故事。所以樹先生在劇本階段就死了,人物沒立住,故事便成了一坨shit,更別提那些超現(xiàn)實的心理描寫了。
三、邊緣人群
本命年也是小人物,小武也是小人物,偷自行車的人也是小人物,沒有一個像樹哥這么沒有靈魂的,學賈樟柯你倒是學點正經(jīng)玩意啊,投機取巧打電影節(jié)的小伎倆倒是學了不少!
四、超現(xiàn)實+現(xiàn)實主義
全是拾人牙慧的東西,樣子學得有幾分像就洋洋自得了,魂兒呢?我反正只覺得迷茫與肉麻與低級,沒有被打動。
同樣拾人牙慧的還有大量運用環(huán)境音效、當年的流行歌、插入字幕,這些小花活,哪一個不是賈樟柯小山回家、小武、任逍遙、站臺、三峽好人里面用來用去毫無新意的東西呢,韓導用起來似乎手到擒來,其實處處露怯。
我不是文藝青年,我看電影的標準很簡單,不是我讀解出了什么意義,而是好看不好看。好看就是好電影,沒別的廢話。
好看從劇本上說,無外乎兩種。
一、要不然是故事有動力,情節(jié)抓人。
二、要不然就是玩大師范兒。手法新穎、有創(chuàng)新。但前提一定是打動人心才行呀。
我更喜歡第一種,以好故事為前提的高級電影。
看看今年戛納的導演獎《drive》吧!人家把類型片拍得多么狡猾,那才是大師!
韓杰選了第二種,放棄觀眾,走大師路線。那就拜托你拿出點真東西來,你以為大師那么好當呢?你只是放棄了國內(nèi)的觀眾,各種解釋性的字幕您一點不落,給老外解釋“mr.shu,在中國就是tree的意思”,其實這點國人不說都知道,韓大師只是怕老外評委看不懂。真正好的電影,需要這么多解釋嗎?一個簡單有力的意象就足夠震翻所有人的。
您這片兒,也就在“號稱A類”其實毫無影響力沒有好片子去報名的那些垃圾電影節(jié)里才能釣到個把獎項,秘訣無非是蒙和買,讓人看得似懂不懂不好評論,再加上發(fā)行人有人脈和評委的政治傾向,這事兒就成了~
王寶強那個叫表演嗎,野路子不專業(yè)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一個普通青年,非得裝文藝,最后他就成了第三種青年。
要我說。大家別被神馬不入流電影節(jié)的這個獎那個獎唬住,如果韓大師使勁渾身解數(shù)連那些鳥不拉屎的獎都拿不到,那真不會有人敢砸錢投這個片子。但如果一個電影從根上就是為了滿足導演、制片人的得獎欲出名欲,這種假真誠的片子就是一坨扁貶~
總結(jié)樹先生失敗之處:
1、動機不純
明明是為了國外電影節(jié)拿獎去的,非要整的自己憂國憂民充滿情懷!韓大師的情懷只有一個,投其所好。
其實念書時很不屑后殖民主義那一套,覺得他們說張藝謀的片子是投其所好我不同意,因為前提是人家的電影是那么回事。后來入行,發(fā)現(xiàn)確實很多很多人是在這條道路上前赴后繼,有好作品的話您初衷是拿獎我也就不說啥了,純粹為了拿獎而故作大師故作呻吟結(jié)果拍出這么一個爛片來,那不是本末倒置!
2、沒有人物
失敗之處時韓大師一開始就沒把樹先生當成人,而是神馬黑色幽默符號,其實這無非是糊弄廣電總菊的說辭,擱國外,韓杰肯定會說的直白,樹先生是韓先生眼中13億丑陋的中國人。但這純屬他一廂情愿,我沒覺得樹先生能代表誰。
不是說不能把人物處理成符號,阿Q也是符號,但阿Q的邏輯是清晰的,到死前他還有一絲遺憾自己畫的不夠圓。我可以說樹先生就是比對著阿Q來寫的,但是阿q首先是一個人,看完狂人日記大家說,靠,阿q是全中國人的縮寫啊??烧f實話,樹先生連一個瘋子都代言不了。
而故事里的其他人物,也一樣失敗。尤其那個暴發(fā)戶二豬,今天讓樹下跪,明天又仗義極了幫樹借婚車娶媳婦,第三天又胖揍樹先生,他這感情是怎么轉(zhuǎn)的?當觀眾好糊弄呀!
不是從人物出發(fā),人物沒有邏輯,就讓整個故事不知所云,觀眾無所適從。在影視文學里,即便是瘋子,也應(yīng)該有內(nèi)在邏輯的,但樹沒有。樹先生瘋沒瘋我不知道,我反正看著看著快瘋了。
3、沒有故事
這個是韓導以為的大師電影的路子,我只能說這是他沒有講故事把握故事的能力。導致的結(jié)果就是片子一味地展示影帝王寶強自己設(shè)計的那些類似小腦發(fā)育不全的肢體語言,太可怕了。
4、沒有感情
這是整個片子最骯臟的一點。如果非說這是個故事,那么除了故事里的弟弟還算個顧家孝順的正常人,別的人物卑鄙齷齪毫無感情!沒有親情、沒有愛情、沒有尊嚴、沒有同情心,只有錢和欲望。
我想韓導一定是憤青極了,迫不及待用最狠的招兒(比如爸爸殺死哥哥,媳婦強上樹哥,當眾下跪之類看似極致其實讓人摸不著頭腦且乏善可陳的橋段)告訴所有人現(xiàn)在的中國就是這么個現(xiàn)狀,只有悲天憫人如我韓杰,才能看得透徹!
可吊詭的是,他又是這么急不可耐毫不掩飾地討好奉迎要得獎!
我想告訴他,沒錯,中國當下的風氣人倫也許正處在有史以來最黑暗的時刻。
但即便如此,我們國人、絕大多數(shù)小老百姓仍舊微弱地保有一絲溫情、悲憫和道德。
我們失望但從未放棄這點點星火。一味詛咒謾罵玩黑色非常低級!
這樣的文藝青年我見多了,談創(chuàng)作的時候,說這個牛b,這個狠,咱們就要這么來,等所有話題聊完,回頭怯怯問一句,您看這樣弄,送電影節(jié)沒問題吧…
看樹先生,這種道貌岸然的功利嘴臉便一直揮之不去。
悲劇啊,寫了一個多小時,最后想加幾張圖片看圖說話具體分析下,結(jié)果彈出圖片編輯的對話框后就不動了。重新寫沒心氣了,簡單幾筆,大家勿怪。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