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聽朋友給我講了一段他發(fā)生在美國的真實經(jīng)歷。他駕車在限速65mile的高速上左起第二條車道行駛??墒撬麉s發(fā)現(xiàn)身邊的車全都超速呼嘯而過,從左方超越他。丫心里暗爽:“萬惡的美帝也不過如此,我頂著限速開,丫全都超速了,哈哈哈哈”這時他聽到后面警車的聲音,還避讓了一下,心想警察可能去逮他們超速的了。就又頂著65的限速在開車。誰知道警車沖他喊話并且讓他靠邊(靠邊這層意思后來才知道)。這哥們英文屬于“早上好,這個東西多少錢”這種水平,心想他又沒犯什么錯誤,就繼續(xù)開車。這時候警車急了,反復喊話,可是這哥們堅信自己沒有任何違法行為,以為可能警車沒沖他喊話,就這樣淡定的開了一段距離。警車實在忍無可忍,一把輪把這哥們的車別停在路邊。據(jù)他說,兩個警察大喊大叫的沖下車,槍都掏出來了。這哥們英語不怎么著,腦子倒是快。當即反應過來可能是自己做了什么錯事,馬上把雙手按到了方向盤上。警察一看這一幕,覺得他沒什么威脅,就把車門打開了,讓他下車。這哥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下了車,通過有道詞典+朋友電話+自己僅有的英文能力,總算是聽懂了。原來警察不是抓超速,而是嫌他開得太慢,影響了車流速度。最后,警察叔叔沒有讓他吃罰單,警告之后放走了事。
聽完這段多少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歷險記”,我的腦子里閃過了很多之前的場景。記得從北京開車去承德,出了北京六環(huán),京承高速就幾乎看不到車??墒侵甘九聘嬖V我,限速100.無奈,只好在空無一人的倍兒新的高速公路上以100公里每小時的龜速前進。這還算勉強可以接受吧,可是開進了河北界,居然限速變成了80……我實在忍不了了,被迫超速行駛。好在路上的攝像頭之前會有提示,位置也很明顯,讓我不至于憋得那么難受。
有人會說我,你口口聲聲文明交通,自己超速了,哪門子文明啊。我想說,在我心中,文明的尺度并不完全是遵守交規(guī)(當然,遵守交規(guī)是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交通交通,就是為了滿足公民最基本“衣食住行”中“行”的需要。所有人的所作所為,都為自己和他人便捷、暢通的出行做出自己應有的一份貢獻,盡自己應盡的義務(wù),也能夠隨時行使自己應有的權(quán)利,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文明交通,就像我舉的兩個形象的例子,為什么我那朋友看似守法的駕駛卻遭到了警告,那么多超速的車反而大行其道?原因就在于,我那哥們沒有跟車流的速度保持一致,嚴重阻礙了大多數(shù)人的正常通行,導致了頻繁的超車行為,無形中為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隱患。反觀國內(nèi),是,沒超速,可是呢?右側(cè)超車的、不打轉(zhuǎn)向的、壓線的、走緊急車道的、大車走小車道的……這就文明了?當然,我覺得沒必要去譴責這些違法行為人。我自己曾經(jīng)也是以上一項或幾項違法行為的行為人。在國內(nèi),很多違法行為實際上是被逼無奈。換句時髦的話就是“被違法”。而這種違法行為往往是由一個車的主觀故意而形成的連鎖反應,周圍的車無奈,在自身不違法就無法通行的情況下被迫違法??墒菄鴥?nèi)的交規(guī)如何?警察如何?不管誰有錯在先,只看誰鉆入了他們設(shè)定好的“框框”。例如一個人在限速100路況良好的高速上開40,超越他的車在并線時刮上他了,我認為就應該判低速車全責!由于他的問題導致了后方車超車的行為,才產(chǎn)生的事故。當然,如果都像我這樣一點點分析,估計交警會被累死的,所以這種想法不現(xiàn)實。但是我覺得像美國那樣的人性化執(zhí)法正是我們的交通所需要的。本來就車多人多,再不提高道路利用率,怎么會不堵車?京承高速的例子就是對道路利用的嚴重浪費行為。這樣的行為導致了各種各樣的副作用,違法,堵車等等……當然了,電子眼賺了一筆。
靜下心來想一想,美國那種看似合理的通行方式放在我們這里真的有效嗎?答案是否定的。那種通行方式是建立在交通參與者廣泛且自覺地遵守行車過程中最基本的準則和規(guī)范,普遍的路權(quán)和禮讓意識的情況下才行得通。試想,放到我國會有什么效果?大家競相脫離速度的管制,拒絕跟車,盲目的爭當頭車,其效果非但達不到美國般的提高通行率,反而會導致更嚴重的交通混亂。這恰恰是我們的悲哀:基礎(chǔ)設(shè)施有了,管理觀念也基本具備,可是駕駛?cè)诵熊囁刭|(zhì)這一關(guān)的嚴重短板使得我們只能望著發(fā)達國家成功的范例經(jīng)驗望洋興嘆。沒辦法啊,再好的手機,給一個不識字的文盲也只能用它來砸核桃了。以我國駕駛員的普遍素質(zhì),文明交通什么的短時間內(nèi)永遠都是新聞聯(lián)播里的畫面……在我國,我發(fā)現(xiàn)無論何種交通標志都是預言家??吹侥骋宦范瓮蝗怀霈F(xiàn)了禁止掉頭的牌子,這是在告訴你,此地經(jīng)常有人調(diào)頭;看到了禁止違法停車的牌子,是在告訴你這路邊經(jīng)常有人停車;看到禁止臨時或長時間停車的標志,說明這路邊就是一個免費停車場;什么?想打黑車?去找寫著“此處禁止違法停車攬客”的牌子吧,準保你打得到。
我想起了數(shù)年前我剛剛上路開車的時候。一開始,就想這滿大街的車怎么就不能像香港一樣,遇到讓行標志減速瞭望,遇到斑馬線停車讓行呢?后來,我習慣了,習慣了看著路面上的三角還在搶道的駕駛員們,習慣了人行道之前的呼嘯而過。對路面駕駛員的期待變成了:排隊等紅燈,不加塞,不下道。慢慢的,我忘記了這些,近距離觀看路口和分道線的爭搶大戰(zhàn)并且時不時地卷入其中成了我們一項特殊的福利。期待在這時可憐的蛻變成了大貨車不走快車道,社會車輛不占用緊急車道行車。隨著時間的推移,現(xiàn)在,我只想說,師傅,咱變道打一下燈,成嗎?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