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車庫

話題31227條    關注920人

+關注
話題

晚了三天,樹葉掉光光

禁不住艾君片片的誘惑,昨天去鷲峰尋找那片亮麗的黃色。

在北清路被堵了一會,今天從報紙上得知,原來是英國首相到這邊的一處古寺廟品茶去了。

由于有郊區(qū)年票,所以我們選擇從鷲峰森林公園上山。停好車后,我們沿著防火道往上走,防火道是水泥的坡路,相對來說,好走一些。走沒多遠,有一個岔路口,往左,是鷲峰;往右,則是陽臺上。金山寺屬于陽臺山景區(qū),我們在岔路口向右走。

走到有古香道路標的路口時,我們碰到了兩位護林防火人員。向他們問路,他們說,沿防火道走,會繞一個大圈,沿古香道走,是直路,要近很多。LD腿不好,不想走了,我一個人選擇從古香道到金山寺。

這就是能夠通往妙峰山的古香道。

沒走多遠,看到了駱駝石,駱駝石為陽臺山古香道三奇石之一,石高5米,長7米,重達百噸。因石上有雙峰,石首昂立,形似駱駝而得名,明清時期到門頭溝妙峰山進香的人皆知此石。駱駝石全身是由無數(shù)卵礫擠壓而成,卵礫原居滄海,歷經(jīng)地殼運動停臥于此。《妙峰山瑣記》記述,駱駝石上原有人鐫刻字跡,傳說駱駝石在早年曾遭兩次雷擊,石首因此而殘斷,字跡全無。1997年風景區(qū)請書法家題字“駱駝石”,并請石匠雕刻在長1米,寬30厘米的漢白玉上,鑲嵌于此。由于石頭遭雷擊不完整了,所以沒有拍照。

再向上走不遠,就到了朝陽院茶棚。朝陽院茶棚,是陽臺山古香道上的第二個茶棚。相傳建于清道光年間,毀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97年又重建。朝陽院茶棚當年最著名的是喜神小兒像,供奉在神案前,俗稱傻哥哥。是宜子之神,神喜食人間煙火,過往的香客多以香煙敬獻??赡苁翘靸簺鲇慰蜕俚木壒?,茶棚沒開門營業(yè)。

上到金山寺,最先看到的不是寺廟,而是在此接金山泉水的人們。金山泉水享有盛名,泉水自石縫中流出,多年來流量不減。金山泉水味甘甜,泌心脾解酷暑,游人都以飲金山泉水為一大快事。這里有兩處能接泉水,在其中的一處,地上擺了許多飲水機用的那種水桶,有兩個人在用這種桶接水。據(jù)他們說,帶了10個大桶,還有10個瓶子。在另一個接水點,遇到一位家住天壇北門的老爺子,說每周來此一到兩次,中間要倒好幾趟汽車。老人帶了8個瓶子,每個能裝5斤水,加起來就是40斤,背在身上,應該不太輕松吧。

我只帶了一個喝水的杯子,既然來了,咱也接杯泉水回家吧。把杯子里的水喝完,請接大桶水的人幫我接了一杯。今天把水燒開后,除了口感好以外,最神奇的是,一點水堿也沒有,難怪有那么多人跑老遠的路來此背水了。

金山寺沒有對外開放。金山寺又名金仙寺,始建于什么年代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這里與大伙熟知的那個有白娘子、有許仙、有法海的金山寺無關。金代章宗時期在北京西山興建的八大水院之一的金水院,即修建于此。據(jù)早年殘碑:正德壬申(1512年),太監(jiān)谷公(名大用)到,極其廢墜,遂捐白銀千鎰,市材鳩工,由時瓦礫荒涼之區(qū),易如金碧畫坊之境。雖不能準確考證所創(chuàng)年代,但院中雌雄銀杏樹高拔巨大,足以證明金山寺久遠的歷史。相傳,清代慈禧太后的表妹金仙,削發(fā)為尼在此修行,故改名金仙庵。

艾君的銀杏樹就是在此拍攝的,他是6日來的,我比他晚了3日。結果,他來的時候滿樹金黃,我來的時候滿地金黃,樹上一個葉子也沒了。

下山時拍的黃葉,但并不是銀杏。

收藏

2013-07-13

0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

我關注的部落

登錄關注部落,才有更多簽到。請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