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藝術(shù)人生" 節(jié)目里,主持人問一位有名望的來賓「40歲了怎么還沒結(jié)婚」?來賓笑著說「沒有找到合適的」。
「想找一個什么樣的呢?」來賓沉思了片刻,回答:「就想找一個隨時隨地能和我聊天的人!」主持人笑了:「這還不容易?」來賓大搖其頭,很認(rèn)真地說:「不容易!不容易!有些話,在有些時候,對有些人。找到一個你想跟她說,能跟她說的人,不容易!」
另一個是電視連續(xù)劇《康熙大帝》里的康熙,后宮粉黛三千,他最愛的人是容妃。
他到容妃那里最愛說的話就是「朕想和你說說話!」然后就國事家事地傾訴一番。到后來不得已廢棄容妃后,每每習(xí)慣使然,郁悶時總要走到容妃宮前。
但人去宮空,貴為千古大帝,連一個說話的人也沒有!
這兩個成功人士對愛人的要求都同樣能夠說說話而已!細(xì)細(xì)想來也就如此:你的事業(yè)再偉大,再轟轟烈烈,你也是一個人,一個有七情六欲的平凡的人。也貼心貼肺,知冷知熱,能深刻理解你的思想與情感的人在身邊,跟你交流,溝通。這樣,你就不至于孤單,寂寞希望有那么一個。
曾經(jīng)在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話:「找一個你愛聊的人做伴,因為當(dāng)你年齡大了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喜歡聊天是一個人最大的優(yōu)點(diǎn)?!巩?dāng)時還以為這只是小女人情懷,現(xiàn)在看來,不只女人,男人更有這樣的要求啊。那就找個你愛聊而興趣相投的人做伴吧。拉住一個你時時刻刻、隨時隨地想跟她說、又有說不完的話的人的手,你就擁有了康熙都沒有的幸福!
許多事等您老了才明白:
人到老年,會突然醒悟:生命是有盡頭的。這種感悟會使他們行動起來,去做一些他們很想做但以前總也沒有做的事情。
人到老年,才真正認(rèn)識自己:也才真正屬于自己,并且用一種寬容、舒適和誠實的方式接受自己。
人到老年,方才明白:東奔西走竭力想去改變的不是別的,恰恰是他們自己。幾十年的時光換來的不是別的,而是…心靜如水。
人到老年,開始明白,老年自有老年的風(fēng)景。青春雖然美麗,但它會隨時間的流逝而褪色,而青春的心境才是生命中一道不變的風(fēng)景。
人到老年,能冷靜地去看待婚姻和家庭。他們知道…世上沒有完全合乎男人心意的女人,也沒有完全合乎女人心意的男人。
人到老年,已懂得安慰自己:并且學(xué)會了在似乎無盡的黑暗中為自己點(diǎn)一盞希望的燈。
人到老年,看人看事不像過去那么簡單。因此,不必非得按別人的主意行事。
人到老年,開始明白,世事并非黑白分明,在黑白之間往往有一系列的中間色。
人到老年,開始明白:人生一世,無論成功與失敗,歡樂與痛苦,盛衰與榮辱,都如自然流水,從哪里來還將到哪里去。于是,寧靜致遠(yuǎn)。
人到老年,開始明白,衰老不是從中年開始,而是從對生活的厭倦開始的。
人到老年,開始明白:孤獨(dú)、寂寞、痛苦、失敗,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調(diào)味品,因此,善待它們,就是善待真實的人生。
人到老年,不再有少年的狂妄、青年的浪漫,更人到老年,不再擁有童年的笑臉和青春的美麗,卻常常在…午夜夢回。多的則是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人到老年,能坦然地面對自己的平凡。他們明白,并非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大有作為;但做人也是一生的事業(yè),只要自己奮斗過、追求過,失敗了又何妨?
人到老年,胸懷要開始變得像大海一樣,裝得下…四海風(fēng)云,容得下…千古恩怨。
心得:
人一生每個階段中都會交些許的朋友,而朋友又必須細(xì)分。
有些人能做朋友卻不能共事;有些能共事卻不能做長官部下;有些朋友只能說些無關(guān)痛癢的話;有些能說些心里的話卻不能長時間共處;總而言之要找到一位能同時扮演那么多角色又能每天相處愉快還能共同生活的這么一個人真的不容易。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