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車庫

話題31227條    關注920人

+關注
話題

雪邦賽道M6狂奔記+M3隨想

前段時間在愛卡上發(fā)了一個有關M6的帖子。討論了一下寶馬的M。里面也提到了保時捷和寶馬M的比較。在這里重新發(fā)一下吧。

6月25日有幸參加了寶馬在馬來西亞雪邦賽道舉辦的M6 Grand Coupe上市賽道試駕。其實一直想把自己擁有和駕駛寶馬M3這幾年的感受和快樂總結總結,正好就用這個機會把M6GC的試駕經(jīng)歷和之前的想法綜合一下,與大家在此分享一下。

這次M6GC的賽道試駕其實是M6GC全球上市活動的一部分,之前已經(jīng)在美國的Austin舉辦了類似的試駕活動。馬來西亞這次活動是招待亞洲區(qū)客戶的,有來自俄羅斯、中東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客人參加。我們中國區(qū)是安排在第7天。

25日一大早我們一行三十多人就坐大巴來到了雪邦F1賽道。一下車,就看到了一排四輛個性化顏色的M3,非常亮眼呀!這些顏色還真沒見過。這四輛是用來參加繞樁比賽的。除此之外,還有二十多輛M6GC和M5供大家來賽道試駕。

雖然每款寶馬M都是靚麗非常,不過M6GC確實是非常有特點的,尤其是配上黑色或深灰色輪圈的車,更是動感十足。個人覺得是除了M3之外最靚的M了。

大家按照名牌的顏色一共被分為五組,每組4-6人。整個活動分成M3繞樁、M6GC跑F1賽道的北半部、M6GC跑F1賽道的南半部、M5跑F1賽道的北半部、M6雙門和M6GC對比試駕以及賽道taxi幾個部分組成。

應該說寶馬的這次賽道試駕活動是我參加過的寶馬賽道活動最好的一次,整個活動的分組和教練的帶領都是非常非常好的。好吃好喝的招待部分,就在此略過了。下面具體說這次活動到底好在哪里:

優(yōu)點一:車輛都非常新,公里數(shù)少!這點很重要!參加過很多國內(nèi)的試駕會(各種品牌都有),很多車的公里數(shù)都在5000+!試駕車到了5000+是個啥樣子,大家懂得!

優(yōu)點二:通過輪換車輛,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充分試駕M6GC并有機會與其他寶馬車型進行充分對比,中間大家又都有從分的休息時間。這點很重要,沒有任何對特定車型的爭搶或等待,大家懂的。

優(yōu)點三:老外教練非常有經(jīng)驗,可以把車速控制的很好,不會因為組里的慢車而一味地壓低車速,同時又能夠根據(jù)大家對車輛的熟悉程度適當?shù)匕盐杖霃澓统鰪澋乃俣?,讓大家能體會一下M的特點。這點和國內(nèi)賽道試駕的一味控制速度有非常非常大的區(qū)別。當然我可以理解國內(nèi)教練的做法,畢竟國內(nèi)接觸這樣大馬力車的朋友人數(shù)不是很多,安全第一嘛!

這M6GC算是寶馬M里最高端的車型了,所有寶馬的好寶貝都裝上這車了,最重要的新裝備是主動后差和碩大無朋的碳陶剎車碟(目測得有400!?。。∵@兩樣可是賽道利器呀!一會兒和大家說說為啥這么說!

說實話,來之前我對M6GC的賽道表現(xiàn)預期值并不是很高,畢竟一兩頓重的車要想有好的賽道表現(xiàn),是非常非常困難的。體重擺在那里呢!不過一天的試駕確實給我不少震撼,改變了不少之前的想法。

馬力、扭力什么的我就不說了,大家可以去官網(wǎng)看。這里主要想說說個人體會的M6GC的幾個非常突出的特點,也可以說是明顯優(yōu)于其他M的地方:

1、發(fā)動機和排氣的聲音最洪亮,在M里排第一。明顯大于M5和M3?;旧虾蛶н\動排氣的991相似(普通模式和運動模式時的聲音我覺得都很大,和991的運排非常非常相似)。不過我個人不喜歡這么大的排氣聲,有點蓋過發(fā)動機聲音了。M5相對保守一點。M3的排氣我個人最喜歡,聲音最低、夠低調(diào)、把風頭都讓給發(fā)動機了。

2、座椅可以調(diào)的非常非常的低,在寶馬里面(所有的M和非M)絕對第一。這點非常非常重要,否則就浪費了碳頂了。把座椅調(diào)到最低,非常非常有跑車的感覺(和991差不多了),開起來整個車的重心可以降下來。這點M5和M3就明顯不如M6GC。

3、可能是由于碳頂和整車外形+座椅的原因,開起來-特別是高速彎時,感覺上重心比M5和M3低一些。彎中的油門和剎車稍微粗暴一點,感覺上整車的的重心轉(zhuǎn)移和車體晃動稍微小一些??上н@次沒有M3在賽道上同場對比,不過從個人的M3賽道體驗來對比,M6GC的彎道速度、靈活性和高速穩(wěn)定性,應該不弱于甚至超過M3,特別是低速發(fā)卡掉頭彎(這是個非常奇怪的感覺-不過確實是這樣的)。

綜合來說,M6GC確實是M中最強大的型號了,外形、空間、操控都是非常強大的,特別是裝備了下面幾個利器后,整個駕駛體驗確實可以說目前寶馬車中最強的,要舒適、有舒適,要操控、有操控。

寶馬這幾年新開發(fā)的科技確實是很厲害,特別是以下幾項:

1、主動后差:我的M3上也有LSD,但是和這個主動后差可是天壤之別呀。這么說吧,一個低速的50公里掉頭彎,M3在進彎后必須小心地控制油門,否則車尾就有種向外甩和動力流失的感覺。換句話說,就是在彎里拐不過來,要稍微收油和放大線路??墒菐в兄鲃雍蟛畹腗6和M5就不一樣了,一進彎,可以放心的給油門,整個車的屁股就像有人幫你推著一樣,M3用同樣油門的彎道過不來,M6上就可以輕松過去。心理上已經(jīng)決得不能再打方向了,拐的彎已經(jīng)足夠小了,再打就會甩尾了,可是在M6上你就是還可以繼續(xù)打方向-還繼續(xù)加油門,整個進彎和出彎路線可以收的更緊湊,速度更快,拐的彎更小??!非常非常非常神奇?。。∵@里要贊一把德國教練,他能夠帶著你用非常合適的速度進彎,不會失控甩尾—但是又正好可以體會到主動后差的神奇。好消息是F80M3上應該也會上這種主動后差了。

2、碳陶碟:賽道神器呀!配有碳陶碟的M6和M5猛干一整天幾十圈,原裝的鋼碟已經(jīng)感到明顯熱衰了,但是碳陶碟基本沒有任何熱衰減!腳感永遠那么扎實、線性、有力!日常行駛,其實應該和普通的鋼碟沒啥區(qū)別,但是一上賽道-特別是激烈駕駛之后,就有天壤之別了。老跑賽道的朋友都懂的,剎車沒衰減,那是多么幸福呀!其實原裝的鋼碟已經(jīng)不錯了,但是碳陶碟的抗高溫性就是好非常非常多,十幾圈F1賽道重煞后,腳感仍然很好。唯一的缺點大家都懂的,就是貴—非常貴!不過日常開的話,就沒有必要上這么高端的剎車系統(tǒng)了。

3、EDC減震和方向盤調(diào)節(jié):個人覺得現(xiàn)在M6上的EDC減震比M3上的要好不少,主要表現(xiàn)在舒適和超級運動模式之間的變化幅度很大,要遠大于M3。同時,轉(zhuǎn)向的舒適模式和運動模式之間的差別也非常大,同樣大于M3。M6的轉(zhuǎn)向在超級運動模式下明顯重于舒適模式下的轉(zhuǎn)向重量,主觀上路感也強一些。不論低速還是高速彎,我最喜歡的就是M6懸掛的支撐性明顯好于M3。M3調(diào)到最硬時過彎,M3的受力側的懸掛仍然有一定程度的壓縮,反映到駕駛人的體驗上,就是減震的支撐性不足,車體反饋有點模糊??墒荕6就很不同,過彎時重心雖然也會壓迫受力側的懸掛,但是駕駛人明顯可以感覺到懸掛對車體的支撐,這點和991的普通模式懸掛感覺很像,一過彎,給駕駛者很好的車體反饋和信心。M3在這點上與M6比較,能明顯感覺到不如M6GC,這幾年科技的進步確實不一樣呀。不過畢竟不是一個年代的產(chǎn)品。希望F80上應該也能用到這種好東西。

4、碳頂:平時道路駕駛沒什么區(qū)別,但是賽道上的激烈駕駛時,確實可以體會到一定的區(qū)別,車頂重量輕了,重心能夠感覺到降低。

5、抬頭顯示:好處不多說了!個人最愛!F80上必須有!

通過這次賽道試駕,能明顯感覺到寶馬M這幾年的科技進步非常大。作為寶馬的高端運動品牌,M的產(chǎn)品朝著越來越高性能、越容易駕駛發(fā)展。作為我們普通駕駛者,能夠更好的享受和駕馭心愛的M。說實話,我確實沒想到M6GC在賽道上可以這么優(yōu)秀。當然,跟純種跑車(如991)比,重心、車體動態(tài)控制等有所不如,但是差距不是我想的那么大,又同時具有這些純種跑車永遠無法比擬的日常實用性。

有關M6就先說這些吧。

下面特別想說說我個人對M3特點的一些隨想。

我已經(jīng)有了991,可是仍然保留M3。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看到有人說M的不足,比如M3的低扭、DCT頓挫等等,其實以前我也有一些這種感覺,甚至有換掉M3的想法。可是現(xiàn)在我的看法和以前有很大改變。

從產(chǎn)品定位和性價比來看,M3的這個產(chǎn)品確實是非常了不起的、很超值的。M3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平衡的車-舒適、空間、尤其是動力和底盤的協(xié)調(diào)程度,都是一流的,是150萬內(nèi)的首選!寶馬把一輛普通的豪華運動車的舒適度和動態(tài)能力提升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大家看看Ringo的北京金港成績就知道了,一輛素車可以做到1份15,是多么了不起!當然,除去駕駛人的水平之外,M3的動態(tài)能力也是非常優(yōu)秀的。不過,這對駕駛人的駕駛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要想開M3出好成績,您得先具有馴服這頭猛獸的能力!身邊的一些朋友有的開了半年就把M3換了,真替他們覺得有點可惜(當然錢多的必須升牛、馬的除外)。其實M3除了簡單的0-4、漂移,還有很多深層次的駕駛樂趣可以挖掘,特別是在賽道上。您有什么樣的技術、這車就給你什么樣的回報。其實仔細想想,對駕駛人的操控細膩度、順暢度、對車輛的重心轉(zhuǎn)移的感受和控制能力、剎車油門控制等技術,都可以通過駕馭這輛車得到一一驗證和提高。當然任何汽車都具有這些功能,只不過個人覺得在M3上這些特點顯得更為突出和易于感受到而已。

當然M3也不是神車。也有很多很多地方可以改進(個人覺得不是寶馬做不到,而是由于產(chǎn)品定位和成本考慮沒有這么做而已),下面說說我個人希望改進的幾個地方:

1、座椅:目前的座椅舒適性不錯,不過坐姿過高、而且包覆性不咋地。在高性能的車,一拐彎您就來回晃,怎么開呀!常下賽道的還得換桶椅。這點不如保時捷。即使現(xiàn)在的Performance椅子也還是過高、包裹性一般。希望F80上可以提供一個像保時捷那樣選購的原廠帶氣囊的桶椅。

2、剎車:現(xiàn)在的剎車道路行駛還行,但是上賽道后熱衰很快。這個就和成本有關了。可是cayman原裝就是前四后二的Brembo啦!希望F80可以提供好一些原裝剎車和碳陶碟選項(估計后者應該沒問題)!

3、EDC調(diào)教和懸掛:現(xiàn)在的原裝懸掛日常行駛很好,可是以上賽道感覺支撐性還是軟。當然通過駕駛方式可以給予很大的平衡過來,不過還是希望可以做到M6這樣,最硬的時候可以再硬一些、提高過彎時的車體支撐性。

4、車重:目前的E9xM3的車體說實話,有點重,對于重心控制不是很有利。要是F80體重能夠壓縮在1500左右就厲害了。但是估計從成本角度考慮,F(xiàn)80上也沒戲!

5、方向盤的轉(zhuǎn)向感覺:現(xiàn)款的E9X系列的轉(zhuǎn)向感覺說實話,最supersport時還是覺得有點輕和路感回饋弱一點,這點M6明顯好于M3。當然轉(zhuǎn)向時非常非常精確地,但我個人就是覺得路面的回饋感有點弱。就我比較熟悉的幾部車而言,如果進行橫向?qū)Ρ鹊脑挘琈3《M6《991《987Cayman S。1M是部比較奇怪的車,如果用19寸圈,我感覺轉(zhuǎn)向感就好于M3甚至M6,但是一用18寸圈,就差于M3了。沒太搞明白。

6、溫度控制:一般道路開很好,但是賽道駕駛油溫上的很快,但不是不能解決。M6就做的很好,機油溫度明顯控制好于M3,不會像M3那樣大起大落。一分錢一分貨呀!這點也明顯不如保時捷系列。保時捷中低端的boxster和cayman都是干式油底殼呀?。?!。Again, 改進需要錢呀!我覺寶馬一天到晚的宣傳M賽道啥的,實在應該在這些關鍵地方給予投入,而不是簡單的提高個30-50匹馬力啥的!

7、加上抬頭顯示。

8、加通風座椅。

行了,一眨眼已經(jīng)寫了好幾頁了!先聊到這吧!

收藏

2016-05-08

0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

我關注的部落

登錄關注部落,才有更多簽到。請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