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看xcp的測評的時候,最看不懂的就是懸掛這塊了,什么懸掛硬朗、路感清晰、富有韌性,基本看不懂是啥意思。前兩天老婆出差,開著POLO上下班了幾天,有了一些小心得,分享一下。
百度百科對于懸掛系統(tǒng)的解釋:懸掛系統(tǒng)是汽車的車架與車橋或車輪之間的一切傳力連接裝置的總稱,其功能是傳遞作用在車輪和車架之間的力和力矩,并且緩沖由不平路面?zhèn)鹘o車架或車身的沖擊力,并衰減由此引起的震動,以保證汽車平順行駛。
接下來我會以XCP的POLO測評內容和我親身駕駛感受做一個對比和解釋:
“(POLO)由于重心不高,加上稍微偏硬的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懸掛結構,過彎側傾抑制得很好。
新POLO的底盤調校風格偏向安穩(wěn),懸掛雖然稍微偏硬,但并不像晶銳那樣硬朗得讓車上所有人都能感覺到路面的跳動。和上代一樣,新POLO的總體行車感覺讓人有開高半個甚至一個級別車型的錯覺,這是很多A0級小車欠缺的素質。
第一句:“不過由于重心不高,加上稍微偏硬的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懸掛結構,過彎側傾抑制得很好。”上班路上有一個90度的拐彎,平時我開樂馳40的時速過彎,感覺車子歪得厲害,腰部要適當用力才能保持平衡;同樣的速度過同樣的彎,坐在POLO上就沒有明顯的感覺,輕描淡寫地就過去了。
第二句:“新POLO的底盤調校風格偏向安穩(wěn),懸掛雖然稍微偏硬,但并不像晶銳那樣硬朗得讓車上所有人都能感覺到路面的跳動。”路上有一段柏油路,開樂馳的時候只是能感受到路面的起伏;而開POLO的時候,不僅是路面的起伏,連路面上的小小坑,小小的石頭都很清楚的感受到。比如說右后輪70的時速碾過一個小石子,右后輪會發(fā)出一點聲音,我能感受到車底右后方傳來的一點點振動,但這種振動并不是那種明顯的的顛簸和跳動,而是輕微地發(fā)生,果斷地結束。即使不小心過一些大坑,車子也能抑制住明顯的顛簸。
第三句:“和上代一樣,新POLO的總體行車感覺讓人有開高半個甚至一個級別車型的錯覺,這是很多A0級小車欠缺的素質。”這點我是深表贊同的,不論你是開10公里時速還是100公里時速,車內的噪音和振動沒有太大變動,在城市快速路和高速上時,經(jīng)常是不知不覺就超速了。另外高速上有大車開過或者橫風的時候,車子的晃動也比較小,讓人更有安全感。
我的收獲是:所謂較硬的懸掛,就是地面的顛簸會更多地傳給乘客,所謂軟懸掛,就是會過濾更多的地面顛簸。所謂路感清晰,一定是硬朗的懸架,較少過濾顛簸,乘客能清晰感受路面情況。但若懸掛太硬,什么大小顛簸都傳給乘客,一個小石頭都顛了一車人,那是不舒服的;如果懸掛太軟,那么車子在過彎的時候就容易側傾,也不舒服。所謂的韌性:應該是在偏硬的懸掛基礎上,在高速過一些較大坑或石頭的的時候,通過對懸掛系統(tǒng)精準的設計,不會讓乘客感受到明顯的顛簸。這個就需要設計和制造能力的配合,是最考驗功力的地方。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