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車3天行駛近400公里了,那種全是重復圖片的帖子就不發(fā)了吧,但是作業(yè)還是要交的,就從駕駛層面寫點初步感受。特別是對于ATS這款車的非領(lǐng)先版(非電磁懸掛,不帶LSD,前后225 45 17輪胎)目前還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靠譜的評價,就由我來開始做吧,初期階段因為磨合,還不能太激烈駕駛,待日后會慢慢豐富起來,形成一個正規(guī)的車評。
我竟然買了個自動檔的車!一直以來我都是手動箱子的狂熱擁躉,以至于到了一般自動變速的車開都不想開的地步。那么我為什么又買了一個自動檔的車子呢?沒辦法,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是骨感的。首先就是買不到,現(xiàn)在國內(nèi)稍微好點兒的車,都不配置手動變速箱。數(shù)得上來的就剩下320LI MT,??怂筍T,86(BRZ),嘉年華ST,沒了。F303系本來操控就不怎么樣,還是個加長的,動力也不是特別突出,pass。??怂筍T,我真心研究跟進了很久,也跑去珠海加了大型的試駕活動,寫了詳細的試駕日記,可是還是沒選他。原因就是自己已經(jīng)過了開hothatch的年紀,奔四的人了,還開個大馬力前驅(qū)熱血小鋼炮有點不合適,而且單純從操控上來說,我覺得它還不是特別的優(yōu)秀。86和BRZ是好車,太喜歡了,但是沒辦法,條件還不允許養(yǎng)一輛純玩樂的車。嘉年華ST同時具備了前面兩項缺點……無奈。
再來說說我為什么不喜歡自動變速箱。不是因為自動箱子不快,現(xiàn)在的自動箱子換檔比人手mt換檔可是快多了。比如從pbox分析,我最快的換檔也需要0.5秒左右,而先進的at箱子都能隨便做到0.3秒內(nèi)了,更不要說DSG這些升檔快的離譜的自動箱子。眾多車型的手動自動跑圈對比測試也證明了這一點。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一是,不能隨心所欲的親自控制檔位和得到相應的直接的動力輸出。二是一般的自動變速箱效率比較低,普遍比手動箱子多吃掉15%左右的動力。前者沒辦法,只能熟悉自動箱子后慢慢適應和迎合它,如果箱子手動換檔執(zhí)行力比較好、反應速度夠快的話,可以考慮用手動。后者說白了其實就是錢的問題。如果預算夠多,能買來更大的動力,浪費這15個per的動力那都不叫事兒。
說回ATS上,因為這車馬力夠大嘛,同級最高的276馬力還不夠臭屁的?就算輪上功率實測也到了216馬力,足夠了。再綜合操控實用性等因素,就它了。
對于自動變速箱,我是個絕對的新手,雖然開過的自動檔車不少,但是都不怎么深入,沒什么資格評價,只能隨便說說啦。在磨合期慢慢開,我覺得ats的箱子表現(xiàn)的還比較稱職,如果不是特別的留意,根本注意不到換檔動作(有一個例外,稍后細說)。換檔算是比較快速平順的,而且在舒適模式是明顯的省油取向,一起步就給你加檔,不到60已經(jīng)用到6檔了(為了知道當時用的是幾檔,我經(jīng)常切到手動模式,就為了看看檔位再切回去)。因為新車,我對油門控制的很細膩,基本沒有超過過1/3。就在這小范圍的油門下,變速箱還是能比較好的領(lǐng)會駕駛意圖,適時降擋,經(jīng)過3天的駕駛,我已經(jīng)大概可以預測變速箱的動作了(非暴力駕駛狀態(tài)情況下)。總的來說,在普通市區(qū)駕駛過程中,我給ATS的變速箱打85分,屬于比較滿意的類型,平順省油快速,邏輯合理。唯一的缺點是在紅綠燈跟車起步的時候,正在加速,因為路況突然松油門,如果這時候變速箱正好在換檔過程,那么車子會有個比較明顯的滯動,發(fā)生頻率不高,這幾天遇到2、3次吧,不知道別的變速箱會不會有這種問題,我AT車開得少,就不瞎說了。
至于網(wǎng)上盛傳的變速箱思考人生模式,我是這么分析的。這取決于你的駕駛方式,比如你一直在舒適模式慢慢的斯文駕駛,車子會以為你不想高轉(zhuǎn),就一直以高檔位行車,這時候你突然油門到底,車子就會傻了,一時分不清你的意圖。在這種情況下,對變速箱的要求太過高了,就算是手動變速箱,你超車之前還有個降擋的過程呢,是不是?如果你在運動模式一直激烈駕駛,那么這個箱子保持轉(zhuǎn)數(shù)的能力還是不錯的(經(jīng)驗來自于4s試駕車,非本車),當然,如果有更高的出彎加速需求,它有可能跟不上,畢竟是自動檔的車子,沒法。橫向比較,這具6at肯定比不上bmw那個8at,但是做不了世界第一,也不等于垃圾啊,不是么?至于跟DSG的比較,我寧可選擇成熟穩(wěn)定的普通AT。
動力暫時沒有進行過激烈駕駛,無從得知它的極限如何。不過日常行車,這車2000轉(zhuǎn)左右就足以跟上車流,稍微高幾百轉(zhuǎn)甚至可以做比較流暢的穿插超車了。時速100的時候轉(zhuǎn)速僅1800多轉(zhuǎn)。在2000轉(zhuǎn)出頭就能提供比較好的油門反應,基本感覺不到渦流遲滯,駕駛感覺非常類似于低扭調(diào)教得不錯的自然吸氣發(fā)動機。不過發(fā)動機聲音在1800轉(zhuǎn)左右就能聽到了,稍微有點早,不知道高轉(zhuǎn)的聲浪如何,待驗證。單憑早上冷車點火那氣勢,估計還是不錯的。
提車油耗表清零,目前跑了近400公里市區(qū),平均油耗10.6。估計過了磨合期,數(shù)值應該會有些下降,但是也因為處在磨合期,現(xiàn)在的駕駛比較輕拿輕放,正常之后放開了跑,油耗還得增。此消彼長,樂觀估計應該能控制在10出頭吧。我對油耗一直有個理論,相同車型,影響最大的是路況,其次是駕駛員技術(shù)原因。路況幾乎沒法改變,但是駕駛員的經(jīng)驗、預判斷、油門控制的細膩程度對油耗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
剎車,這是我開過的車里面腳感最好的剎車,沒有之一。剎車踏板腳感堅實有力,比例感非常好,非常線性,頭段不會特別的敏感(這一點我最欣賞),不是那種一碰就停的類型,剎車力度足夠。據(jù)說耐高溫性能也不錯,這個有待檢驗。至于剎車距離,跟輪胎的關(guān)系也很大,100-0測試橫向比較差個1米半米的,在實際中根本沒什么意義。遠遠不如良好可控的腳感,優(yōu)秀的抗熱衰減能力影響大。Brembo為凱迪拉克定制的這款剎車是下了功夫的。
輪轂比胎面寬,整個輪胎被撐開呈梯形,典型的性能配置。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凱迪拉克對ATS車型定位之明確。
懸掛系統(tǒng)整體感覺比較堅實。一般道路行駛十分扎實,運行精密。通過低的攔路蛇沒有感覺,高的會有比較強的彈跳,需要減速。打方向車頭跟進的感覺比一般的車子快,但是距離之前改裝過的馬三還是有較大差距。側(cè)傾控制的很好,以比較快的速度下立交橋的匝道,車子整體姿態(tài)穩(wěn)定優(yōu)美,有側(cè)傾,但是不大(側(cè)傾幅度甚至堪比我那改裝得死硬的馬三),懸掛支持足夠。雖然使用的僅僅是225的普通防爆胎,通過懸掛傳遞上來的抓地感仍然很強,給人很足的信心。懸掛整個行程上基本做到了初段兼顧舒適,后段支撐有力。至于領(lǐng)先版的電磁懸掛,只在4s作過簡單的試駕,真心沒什么感受,希望有機會能同場對比試駕一下。
轉(zhuǎn)向,這個得仔細說說。先說電子轉(zhuǎn)向,近幾年也試駕了很多電子助力轉(zhuǎn)向的車,基本上對于這類車,首先一個感覺是方向輕,其次感覺是不如優(yōu)良的液壓助力轉(zhuǎn)向方向盤上的韌勁足,方向盤反饋的手感比較假。對于輕的問題,我這幾天靠墻思考了一下,我猜這個還得是結(jié)合車子總體的轉(zhuǎn)向回饋來看。在液壓助力時代,要獲得比較好的反饋和駕駛手感,稍微調(diào)重一些助力就能得到,或者說在液壓助力下,方向的輕重跟反饋是有一定的比例關(guān)系的。而在電子助力下,我估計這個關(guān)系被打破了。也就是說,在電子助力下,無論方向盤調(diào)的輕重,都不能再獲得液壓助力下那種極致的溝通感,而在這個前提下,方向再調(diào)的很重就毫無意義了。
回到ats上來,總得來說這還是一套不錯的轉(zhuǎn)向系統(tǒng),個人覺得比F30的好。但是,也存在幾個問題:首先是在低速的時候,方向盤小角度范圍內(nèi)的助力太大,導致讓人感覺方向異常的輕,車子轉(zhuǎn)向有點太過不穩(wěn)定(當然只是感覺上如此)。其次在掉頭等大角度轉(zhuǎn)彎的時候,松開手,方向盤回正的動作電子味兒太濃。也就是給人一種無彈性的勻速回正的感覺(類似于高級力回饋游戲方向盤),而沒有液壓助力的那種回正力度由大到小,跟隨前輪轉(zhuǎn)角變化的質(zhì)感。
當速度提升到120,整個車子給人的感覺都突然變得更精神了。轉(zhuǎn)向力度變的非常合適,懸掛系統(tǒng)也變得特別的扎實,確實有一種要貼地飛行的感覺。只可惜,再提速就超速鳥。。。
好了,先挑重要的暫時寫在這里,剩下的配置,車廂,價格,實用性等下次再說。
==========================To be continued=============================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