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車剛好半年就2保了,1萬公里,以大眾的可靠性還是先別脫保,乖乖去斯柯達4S挨刀。
項目和首保一樣,更換機油機濾,就是得開始自己買單了。依然拒掉了一個猥瑣的5X元清潔潤滑。機油和日產(chǎn)差不多價位,礦物油13X,半合成28X,全合成3XX,更好的全合成4XX??紤]到按手冊未來都是1萬公里一次保養(yǎng),大眾這破EA211 1.6也不如日產(chǎn)HR16DE那么兼顧平順與耐操,還是多出點血上了半合成。這樣算來比日產(chǎn)的5千公里一次礦物油花費還是差不多。不過我的小騏這次礦物油已經(jīng)撐了近一萬公里,中秋跑了趟長途,高速滿載,妥妥的挑不出毛病。
機濾貴點,4X元,小騏是3X元。不過工時費60比日產(chǎn)的90又扳回一局。這個工時費貓膩比較多,現(xiàn)在4S也懶得給你解釋什么單價和耗時了,直接打包一個總價,和你的里程掛鉤。日產(chǎn)5千公里小保的是90,2/4/6萬公里什么的就高了120大概。斯柯達大保是25X據(jù)說,根據(jù)手冊看雖然每1萬公里一次,但接下來2/3萬都是大保,這工時費就比較宰人了。粗算起來和日產(chǎn)每5千公里一次持平,但長久花費或者說投入產(chǎn)出比而言,還是高了一截。
換完機油開起來感覺沒啥變化,貌似聲音稍微小了點。印象中免費首保的機油也是半合成,沒啥變化也是情理之中??戳讼聶C油顏色,很淺,至少比首保完要淺,看樣子磨合的差不多了吧。機油量略高,4S的老毛病了。
不愿枯燥等候一個小時,就去了趟隔壁的雪佛蘭4S,剛好看看新科魯茲。不浪費銷售熱情,自娛自樂靜態(tài)體驗。還是略有些感受:
新科魯茲,實際空間增長并不樂觀,剛好與老科魯茲(已經(jīng)改款,新尾燈,1.5發(fā)動機)并排,感覺后排空間差異微乎其微,倒是新科魯茲的前排座椅后背掏空比較明顯,整體而言比昕銳還差一點點。
科魯茲的前排頭部空間都不錯,座椅可以調(diào)的很低,前擋風(fēng)視野和騏達有一比,比昕銳好。以我的身高,座椅中等高度就不覺得頭部壓抑。方向盤也能四向調(diào)節(jié)??墒菃栴}來了,方向盤過于靠下,最高位置對于昕銳和騏達而言都屬于還有向上余量的位置,最低位置比昕銳騏達都低。換句話說方向盤比較傾向于垂直,加上可以調(diào)很低的座椅,很有跑車化的設(shè)定。雖然對于我這種大高個,可以用一個比較舒適的躺姿,但對于小個子的人,勢必要面臨高坐姿與低方向盤的不和諧碰撞。而且因為方向盤下沿的上限不夠,也不能將座椅調(diào)到過高的位置,就算高個子也沒法坐得高,頭部自然也用不到那些富裕了。四向的前后調(diào)節(jié)也略顯多余,因為推到最前,這個距離依然足夠手腳舒服,相比下不能前后的騏達和昕銳都有點欠缺而需要委屈一下手或腳。所以就不知道拉出來是給誰用的,莫非世上還有腿比我長手比我短的人?
仔細揣摩一下,科魯茲和思域類似,可以認為是前擋風(fēng)前移,或者中控侵占了過多空間,或者方向盤和踏板位置移后,造成前排空間利用率一般,對于高個而言,不得不調(diào)后或者傾斜座椅來保證手腳舒適,但就與前擋風(fēng)有疏遠感,而且擠壓了后排空間。相比來說,軒逸卡羅拉,還有大眾三胞胎這方面還是處理得不錯的。
車外寬不等于車內(nèi)寬,科魯茲這種肌肉車,后排比昕銳寬不了幾節(jié)手指,門板上儲物槽可憐的窄。三廂因為溜背,后排我頭發(fā)也能掃到車頂,不過比威馳頂?shù)筋^皮還好點。掀背科魯茲就好些,和昕銳差不多。
創(chuàng)酷,頭部空間更夸張,方向盤角度也稍微高了一點,坐姿可以高些來節(jié)省前排空間,后排腿部也就和科魯茲差不多,橫向也就稍微窄一點。沒錯,車身寬都給了外面,以至于在駕駛位,想探頭看看車身下沿,都會被粗壯的腰線擋住。所謂視野好也就是坐姿高,側(cè)下方看起來會很吃力,外加還不如騏達大的后視鏡,整體而言雖然是小型SUV看位難度也不低。
新科魯茲1.5的展車,黑白配,皮面那部分還是可以感覺到的,但硬塑料也是硬邦邦,實際觀感一般。高爾夫7新明銳就要好不少。比方說,手動空調(diào)旋鈕看上去高級,但捏住外圈居然可以晃動。相比下昕銳洗衣機旋鈕難看歸難看,但裝配精密不會有這種松垮。看內(nèi)飾和鈑金,整體做工類似福特車系,比較糙,只能說A級車里面中流水準。
整體靜態(tài)體驗完,雪佛蘭車系,要空間沒空間,要觀感又做工一般,對于那些沒有駕駛體驗或者無所謂的買家,真的只能打性價比了。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