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喜歡下館子吃飯,總覺得家里的菜色香味不那么過癮,只有館子里才能做出特別好吃的“大菜”來??墒牵瑸槭裁催@些菜這么亮、這么香、口感這么好呢?
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館子里的菜要“過油”,有些干脆就是油炸處理。比如說,做“地三鮮”的時候,土豆、茄子都要在油里過一下,撈起來,然后再二次炒制,所以既不會變黑,又特別明亮、香濃。又比如說,所謂的“干煸豆角”,其實都是在油鍋里炸出來的,又快又香又好看。無論是肉絲還是蝦仁,統(tǒng)統(tǒng)都要先扔進油鍋洗個滾油澡,再下鍋和其他材料一起炒。
非地溝油致病的秘密不過,麻煩也就這樣產(chǎn)生了。過油要用至少半鍋油,而炒一個菜用不了這么多。余下的油怎么辦呢?當然是倒回油罐里,下次接著用。于是,油就這樣被一次又一次地加熱,和炸油條時長時間受熱的炸鍋油區(qū)別也不大。
對于這種油,食客們并沒有太強烈的反感情緒。唯一的埋怨,就是它口感有點黏,有點膩,不像新油那么滑爽。但是人們不知道,這種反復加熱的油對身體的傷害相當大,可怕程度毫不遜色于氫化植物油,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西班牙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對家庭中常用的炸鍋油進行了測定,對538份樣品油的氧化聚合程度和極性程度做了評價,同時調查了1226名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結果發(fā)現(xiàn),油的極性程度越高,受熱之后劣變程度越高,家庭成員得高血壓的危險就越大。也就是說,反復加熱的油會增加人們患高血壓的危險,家里用的油加熱次數(shù)比較少,尚且有這樣的關系,如果是餐館里那些加熱不知道多少次的油,豈不是更加危險!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