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欣賞了千丈巖入潭的美景以后,乘索道上到妙高臺,從GPS的信息可以看出,上升了206米左右。
妙高臺又名曬經(jīng)臺,“妙高”是梵語“須彌”之意譯。劉編《金山志》載:“妙高臺在伽藍(lán)殿后,宋元佑僧佛印鑿崖為之,高逾十丈,上有閣,一稱曬經(jīng)臺。”妙高臺位于浙江省寧波市溪口飛雪亭西約5 0 0米,又名妙高峰、天柱峰。海拔396米。頂上有坪如臺,名妙高臺,約350平方米。東西南三面均是峭壁,云霧四合,如置仙境。云霧初開,憑欄四眺,爽風(fēng)迎面,松濤盈耳,近巒遠(yuǎn)崗,儀態(tài)萬千;臺下亭下湖嵌鑲?cè)悍彘g,被光嵐影,別有風(fēng)情。宋代樓鑰《妙高峰》詩:“一峰高出白云端,俯瞰東南千萬山,試向崗頭轉(zhuǎn)圓石,不知何日到人間”。
清初,妙高臺北首,建棲云庵。1726年(雍正四年)筑石奇禪師舍利塔。1930年蔣介石建中西合璧別墅,大門內(nèi)兩旁平房各1間,平頂陽臺。天井后3間2層樓房,樓上水泥走廊與陽臺相連,中門置白底黑字匾,“妙高臺”三字,系蔣介石手書。其后平方3間。圍墻連成一體,總建筑面積436平方米。右側(cè)山巖并列亭子2座,形式各異。1968年秋被毀,1987年國家撥款重建。
當(dāng)年,蔣介石與宋美齡曾在這塊石頭上留影,據(jù)說這塊石頭有些講究,許多要人到此也要在這塊石頭上留影。聽導(dǎo)游這么一講,游?也紛紛在這塊石頭上留影,結(jié)果,想拍張沒人的石頭,也辦不到。
蔣介石在妙高臺的時候,經(jīng)常在這個亭子了會見政要。
這個亭子,有點中西合璧的味道,是宋美齡會見賓朋的地方。
從妙高臺上往下看。
文化大革命時期,妙高臺被拆毀,1986年重建復(fù)原,但原放在正門入口的石塔被換了位置,放在了中間。這座石塔是清末民?開始的時候雪竇寺的住持和尚的浮屠,因蔣介石很是敬重他,故在造妙高臺時把它移了過來。
機要室。
辦公室。
會客室。
臥室。
雪竇山風(fēng)景區(qū),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zhèn)西北,為四明山支脈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四明第一山”之譽。山上有乳峰,乳峰有竇,水從竇出,色白如乳,故泉名乳泉,竇稱雪竇,山名亦因此得名。
飛雪亭。
王安石雕像。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