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影響汽車進(jìn)氣密度?
上一篇文章和大家聊了聊增壓器到底能夠提升多少動力的計算公式。其中涉及一個空氣密度的概念。首要原則大家必須清楚空氣密度是一個變化的量。海平面的空氣要比海拔10 000ft(英尺)的空氣密度大35%(生活在平原的朋友到西藏去旅游就能感受到這種變化)。因此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這是由于氣體分子之間的距離變大了,氣體也就變輕了。在海平面每立方英尺的空氣重0.0765磅,而海拔10 000ft的空氣重0.0565磅。
根據(jù)這一理論,3升的引擎在海平面和海拔10 000ft的地方都能吸進(jìn)3L的空氣。但是在高海拔處,3L空氣含有的氧氣量少(大約少26%),自然產(chǎn)生的動力也就減少了。因此,在高原上行駛小排量的自然吸氣汽車,你會明顯感覺到動力的不足。同時,如果進(jìn)口車輛的生產(chǎn)國來自于高海拔地區(qū),這些車輛在我國的平原駕駛,動力性就很強(qiáng)。根據(jù)計算,可以得出第一定律:
海拔每升高1000ft,馬力就下降3%
海拔高度并不是影響空氣密度的唯一因素,熱量也能使空氣膨脹,在海平面40·C的空氣密度比5·C要稀薄。因此熱空氣進(jìn)入3L的引擎產(chǎn)生的動力比冷空氣要小。
第二定律: 空氣溫度每升高7·C, 馬力下降1%
溫度影響空氣的方式與前兩者不同??諝庵械乃肿訒?dǎo)致氣壓計的讀數(shù)偏高。也就是說雖然數(shù)值升高了,但實際上密度反而小。這是由于空氣加上水分子的重量,似乎增大了空氣的密度。一般來說,這不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但是在一定溫度下,濕度過大將降低氧氣的含量,從而減小動力的輸出。例如,在海平面,空氣在濕度65%溫度35·C的情況下,氧氣的含量等于海拔1000ft的氧氣含量。
最后,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
在海平面又冷又干燥的空氣能夠使引擎產(chǎn)生更強(qiáng)的動力。相反,溫度海拔濕度的升高都會損失動力。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