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車庫

話題31227條    關注920人

+關注
話題

央視曝光車企油耗造假 海馬及多家車企上榜

(轉自央視新聞)

1.造假的油耗

根據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我國汽車年產銷量已經超過2000萬輛,成為世界第一大的汽車市場,為了規(guī)范汽車行業(yè),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確保這個行業(yè)在高速發(fā)展的同時,又能健康發(fā)展。

現在新車上的這張黃紙,想必很多人都不會陌生,汽車油耗標識,它就是眾多政策中的一項,是國家對汽車行業(yè)節(jié)能減排的一項重要措施。雖然,在《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規(guī)定》中也寫明,實際油耗可能會和油耗標簽上的數據有所差距,但是這些數據完全可以作為消費者購車時的主要參考依據。

為了嚴格規(guī)范油耗檢測,2009年開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就出臺了若干文件,要求企業(yè)的油耗必須通過國家指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確認。但是我國大部分檢測機構卻和車企相互勾結,共同制造虛假油耗。

這一張張人為制造出來的虛假油耗,不僅欺騙了消費者,更是嚴重的干擾甚至誤導了國家在汽車行業(yè)節(jié)能減排的方向。央視記者就親身經歷了一場虛假油耗的產生全過程。

記者臥底檢測中心 經歷虛假油耗誕生

記者前往我國吉林省的一家汽車檢測中心,記者趕到的時候,這里正在進行一次新車的油耗測試。

“不太好,是吧?”

“不太好,你這次是擦邊。”

這位來檢測的人,是海馬汽車的員工。盡管檢測結果并不令人滿意,但是這位車企的工作人員似乎并不擔心。

“如果做不過,我們就開始調參數,就說上次咱們給錯了,咱們再做一個。”

而按照國家《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的規(guī)定,檢測車輛和銷售車輛必須相同,對于這一點,實驗室的工作人員不可能不知道。難道他們就允許企業(yè)違規(guī)調整汽車的參數嗎?

記者找到了這間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得到了這樣的回答:“你像海南,全系都在我這做,關系問題唄,他感覺在我這做方便,交點錢,可能更那啥,更好交流唄。”

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廠家在送檢前,為了得到想要的油耗,都會修改送檢車輛發(fā)動機的數據,這樣就可以讓車輛的油耗降低不少。對于這種情況,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基本上都是睜只眼閉只眼。

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無論什么產品,他們只對“來樣”負責,即便是來樣汽車被動了手腳,存在貓膩,他們也不會追究。

“我給你說,太正常了,每一個廠家都會和國內某一個檢測中心關系特別好,你像寶馬奔馳為什么來這兒,就是和這兒關系特別好,能公關下來。”來送檢的海馬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國家認定的汽車檢測機構,任務是幫助國家進行專業(yè)準確的檢測,但是在這里,幫助企業(yè)造出更虛假的油耗卻成了他們的任務。記者發(fā)現,也正因為如此,遠道而來,搭上時間、運費,特意選擇這家檢測中心送檢車輛的企業(yè)不在少數,而且各自有各自的作弊高招。

“作弊的話,你可以把輪胎的寬度變窄,然后提供滑行系數,你也可以作假。整備質量,你可以按照最低的申報。”

“我們是生產廠家,我們隨便修改。你就告訴他們,我需要把油耗做到8升,做到6升,你就給我系數做到修改,他們就知道怎么算,算完之后就給你反饋回來。”

然而,面對如此嚴重違規(guī)的行為,這間檢測中心的負責人給記者的回答依然是,油耗數據真實可靠。

“出多少,就是多少,我們不能(作假),你明白我說的意思不,就因為我們是有責任的。”

記者找到了這間檢測機構的負責人,在半個小時的交談中,這位負責人反復強調,無論什么車型,他們都會認真負責,嚴格檢測,所出具檢測數據也是完全真實、準確。但此時,恰恰是在他管轄的這間檢測中心,正在上演著一場制造虛假油耗的鬧劇。

記者調查:廠家作假檢驗機構為虎作倀

一個國家認可的汽車檢測中心,為了賺錢,竟然大肆縱容汽車企業(yè)作弊,實在是讓人意想不到,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家檢測機構還直接幫助車企制造虛假油耗。記者找到了這間汽車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幾經周折,他說出了這樣的內幕。

“一種方法是改變發(fā)動機數據,另外實驗室可以控制的實驗室情況。駕駛員油門稍微松一下,可能會差百分之一左右。車的動力源就從發(fā)動機來的,我把與行駛不相關的全給它關掉,那指定會節(jié)能省油。”

而制造出來的這些虛假油耗數據,盡然還能堂而皇之的被張貼在工信部的網站上,以備消費者查閱。那么,為什么這些數據能夠通過工信部等國家主管部門的審核呢?

“那工信部公布的數據是我們報上去的,以我們實驗室提供的為準。報多少它就是多少。它不測試啊。它就認可,我們是它認可的實驗室,它為什么不認可?”

在工信部《油耗標示管理規(guī)定》中明確寫到,對不按規(guī)定執(zhí)行的廠家,進行處罰。但是這樣的“白紙黑字”在檢測中心工作人員看來,根本不用擔心。

“你說現在誰抽查出問題了,這么多年,是不是?”

主管部門的監(jiān)管在檢測機構看來完全起不到作用,而作假的汽車企業(yè)也根本不害怕消費者的投訴。

“你消費者,你那等紅綠燈呢,我是在(實驗)臺上出來的數據,我這是國家蓋的章,你說你油耗高就油耗高了?”一位車企的車輛送檢員這樣回答了記者的質疑。

2新聞分析:車企緣何熱衷虛報油耗?

汽車油耗公告數據,是消費者選擇汽車的直接依據,但現在看來,制造虛造數據的車企和檢測中心,不但對消費者的利益絲毫不放在眼里,更是對汽車消費市場形成了直接的傷害,而國家節(jié)能減排的政策也被這些人拋在了腦后。

那么,這些車企不惜作弊、作假、甚至虛報油耗,到底為什么呢?是什么樣的利益驅使這些車企要在油耗上面下這么大的功夫呢?

“價越長越高,我們當然是要便宜一點的。”

“當然關注,太費油的,不考慮。”

記者在街頭采訪了一些消費者,發(fā)現隨著油價已經突破8元/升,越來越多消費者最關注的事情變成了買什么車最省油。迎合消費者,突出“低油耗”的賣點,還僅僅是這些車企考慮的一個方面。

就是2010年6月,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公告的"節(jié)能產品惠民工程"節(jié)能汽車推廣目錄。其中明確,對發(fā)動機排量在1.6升及以下、綜合工況油耗比現行標準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車,按每輛3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

這項意在推廣節(jié)能減排汽車,促進企業(yè)降低油耗的措施,成效顯著,從2010年6月1日到2011年9月30日,小排量車型市場銷量比例高達60%以上,使政府120億元的計劃補貼款僅一年多就用完。

為了讓自己生產的車輛能夠享受國家補貼,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購買,一些企業(yè)動起了歪腦筋。這份是去年國家審計署發(fā)布的《2013年第25號公告》,公布了汽車業(yè)違規(guī)使用節(jié)能汽車補貼資金及整改情況,一些車企申報不符合條件車輛、違規(guī)獲得補助資金超過1900萬元。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海通用東岳和江淮汽車等廠家"榜上有名"。

而對于其他的汽車企業(yè)來說,國家2015年將要實施的一項汽車油耗節(jié)能新政策,讓他們倍感壓力。最新公布的《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中明確要求,2015年企業(yè)乘用車平均燃油消耗量要降低到每百公里6.9升以下,以一家大中型車企為例,如果他的產品包括大客車,越野車還有小客車,那么這三種產品的平均油耗不能超過每百公里6.9升,這其實是國家鼓勵汽車企業(yè)多生產小排量,低油耗的汽車。但有些企業(yè)卻開始在如何制造虛假油耗上大做文章。

中國汽車協會理事賈新光告訴記者,國家之所以要在2015年強制執(zhí)行汽車燃油消耗標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但是迅速增加的機動車對環(huán)境和能源都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去年上半年汽油消費量接近5000萬噸,比2012年上半年增長超過11%。而機動車尾氣排放也是造成北京地區(qū)霧霾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眼下,汽車企業(yè)卻為一己私利,公然對油耗造假,這樣將對國家整個節(jié)能減排帶來嚴重的影響。

記者調查:多家車企涉嫌油耗造假

眼下,像這樣的情況并不僅僅出現在吉林一家檢測機構。新聞頻道另外兩路記者在北京、天津的幾家檢測機構調查時發(fā)現,這樣的做法,在業(yè)內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記者在北京的一家汽車檢測中心,發(fā)現為了不被檢查出“造假”,一些車企在造假的程序上還是比較克制的。

“你不能給的太夸張最好跟你們家里技術人員溝通一下協調好對油耗這邊浮動也就一到兩個油比如說百公里10個油他能給做到8個,專門弄一個數據把車一改做出來的油耗就少了那就是你想降多少就降多少。”

而同樣的情況,也發(fā)生在天津,這是家國家級別的檢測中心,本應嚴格執(zhí)行、把關的檢測程序卻并沒有得到落實。

“可以多做幾遍,沒有問題,你可以調教 你可以讓他改變 我們可以不查 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我們只對來樣負責,至于這批車子怎么樣,我們不管。”這間檢測機構的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檢測員在明知企業(yè)“作弊”、“造假”的情況下,表示可以 “睜只眼閉只眼”,而一些企業(yè)則告訴我們,檢驗中心甚至可以幫助企業(yè)“改動數據”進行造假。

一位車企車輛送檢員向記者透露一般來說,做多幾遍再找領導說說,油耗數據就可以改動,但是要找到主任級別的領導,他們可以幫助企業(yè)調動數據。

消費者:投訴油耗?投訴無門

記者走訪了北京的幾家汽車4S店,在展車車窗的醒目位置張貼黃色油耗標簽,上面清楚的寫明這輛車在市區(qū)、郊區(qū)、綜合路況下的油耗數值。可是對于這樣一張標簽,就連賣車的銷售人員自己都覺得不太可信。

“標的是百公里6.6升油耗,通過客戶回訪,我們得知綜合油耗都在10到11個左右。”

“根本跑不到啊,沒有什么意義。”

2009年,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就出臺了《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規(guī)定》,要求每輛在售車輛必須張貼油耗標簽,便于消費者選車、監(jiān)管部門監(jiān)管。盡管其中也寫明,這些標簽數據和實際油耗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完全可以作為消費者購車的主要參考依據。

然而,記者在北京街頭進行了一次隨機調查,超過70%的車主都表示自己汽車實際油耗要比廠家宣傳的高很多,但是提到投訴問題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車主都表示“投訴無門”。

“這怎么投訴啊。應該也沒有人會管的。”

“他們借口特別多,比如說是你操作問題啊,溫度問題啊,堵車啊。”

在采訪的消費者當中,大多數都表示,投訴無門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投訴的依據,什么樣油耗誤差范圍算是不正常?哪個部門進行受理?這些都不明確。

而當記者咨詢汽車行業(yè)主管部門,油耗與實際不符,該如何投訴時,卻得到這樣的回復。

“你給企業(yè)聯系一下,企業(yè)技術部門或者是消費服務部門問問他們這個確定情況。”

按照監(jiān)管部門的說法,記者撥通了海馬廠家的電話。

“你等紅綠燈吧,可能也會出現油耗多的情況,這是很多因素影響的。”

新聞鏈接:起亞美國造假賠償數億美元

事實上,在美國,也發(fā)生過,汽車企業(yè)對油耗數據進行造假的情況。而這些企業(yè)都為自己制造虛假油耗數據,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就在去年,由于消費者投訴福特公司2013款混動車實際油耗數據與廠家公布的數據不符,美國環(huán)保署對福特的這款車進行調查,發(fā)現福特公司存在虛報油耗的情況,福特公司立即宣布改動油耗數據,并對所有購買這款混動車的每位車主賠償550美元。總賠償額高達1760萬美元。

2012年,現代和起亞生產的共13款2011至2013年款車型,被檢測出實際油耗都與宣稱的測試結果不符,存在夸大。而現代起亞公司也發(fā)表公開聲明,承認自己虛報油耗。

根據美國環(huán)保署的調查結果,現代、起亞這些汽車的油耗,平均每加侖被調低1至2英里。是什么樣的概念?以起亞公司生產的2013款索蘭托2.4L型汽車為例,起亞公司上報油耗是每加侖21英里,被美國環(huán)保署調低到每加侖20英里,轉換成中國的油耗單位,相當于每百公里僅虛報了0.6升的油耗。

但就是這不到1升的虛報,讓現代和起亞付出了巨大的真金白銀的代價。據了解,現代和起亞公司去年年底表示,愿意給美國的消費者平均每人一次性賠償約320美元,總金額高達近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億元。

收藏

2014-03-15

0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

我關注的部落

登錄關注部落,才有更多簽到。請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