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提車

話題139條    關(guān)注1209人

+關(guān)注
話題

馬自達睿翼一年使用感受

掐指一算,這臺馬自達睿翼買回來也約摸一年時間。從最初的選車,到拍案定板它,經(jīng)歷了些許糾結(jié)的時期。同級別的銳志、蒙迪歐、君威等B級車基本都考慮了個遍。最終選擇了馬自達睿翼,也是跟著感覺走,選一臺自己最心儀的罷了。

也許你們看得出來,我選車的準則是操控性優(yōu)先。第一代的馬自達6駕控感受曾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是驅(qū)使我選擇睿翼的原因之一??赡芎芏嗳藭f,第二代的馬自達6(睿翼)在設(shè)計之初便考慮了過多的舒適性,操控變得沒有老款直接與犀利??墒窃谖业膶嶋H體驗中認為,它雖然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對操控反應(yīng)的追求,但與同級別車型相比,卻仍不遑多讓,這就是我要的感覺!不消多說,只需開上它快速轉(zhuǎn)過幾個街角,攻入幾個急彎,那種馬自達特有的靈巧感仍然顯現(xiàn)無遺……

睿翼的懸掛結(jié)構(gòu)即便放在今天來看,也仍算用料厚道。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的形式讓它在操控中有著更為出色的表現(xiàn)。作為一個開過第一代馬自達6的人來說,當我開完睿翼后,能感覺到那種操控的犀利感被些許的刻意模糊化,但是單就睿翼的表現(xiàn)來說,我認為已經(jīng)足夠出色了。因為它馬力并不大,在市區(qū)中的穿行時,時速也并不會維持在很高的區(qū)間,所以要想讓這幅引擎的動力突破底盤的極限,并不容易。還是那句話,夠用就好。

在直路行駛中,底盤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當路面鋪裝良好時,穩(wěn)定性不錯,對路面的長波震動非常爽朗,不拖泥帶水。但是一旦行經(jīng)條件略差的水泥路面時,偏硬的懸掛就顯現(xiàn)出了一些劣勢:震動過于直接。我知道,對于一款主打運動性能的車,并且是索價只有20萬左右的車來說,要做到舒適與操控完美結(jié)合很難。但是每當女友的母親乘坐在后排位置時,總會聽到一些抱怨,“比如說這車怎么這么顛簸”,“我記得凱美瑞很舒服的”等等。而我此時只能抱以微笑的一遍遍解釋,用諸如“馬自達它開起來靈活,所以需要硬一些的底盤來支撐”等等盡量能讓長輩理解的辭藻。

也許是處于換代的尷尬期,所以關(guān)于睿翼的車室,總有一些矛盾體的設(shè)計語言。比如,自發(fā)光的炮筒型儀表盤雖然較為新潮,但中控GPS的液晶顯示面板卻仍然處于駕駛者視線的中下方(不利于駕車時的使用安全性,新時代車型一般已將顯示屏放在中控上方)。另外在車室的用料上,馬自達實在不是同為日廠的豐田與本田的對手,皆因塑料感實在太過濃厚。要知道,雖然同級別的豐田本田的車室塑料件也不少,但總能營造出一種十分精致的愉悅觀感,在這一點上來說,馬自達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當然,我可以理解成它為了突出運動性,而并不十分看重對內(nèi)飾質(zhì)感的營造。

上圖這個razo波棍頭是在香港旺角逛街時候買的,因為我喜歡較為冰冷的金屬質(zhì)感與圓形手感。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睿翼的這副5前速波箱。也許是開大眾車時,DSG波箱所帶給我的優(yōu)異表現(xiàn)印象太深刻(除了我耿耿于懷的掛D檔蠕動現(xiàn)象反應(yīng)遲緩外),導致睿翼的波箱在行駛中給我的感覺并不十分良好,有時急加速時,knick-down的反應(yīng)總是慢半拍,仿佛總是有些遲疑與慵懶,另外在1檔升2檔的瞬間,換擋頓挫感也不可謂不明顯。不過總體看來,滿足代步的需求,它仍是很稱職,畢竟有著雙離合等變速箱不具備的低故障率與低養(yǎng)護成本。

看著上圖這張自動空調(diào)旋鈕我又有感而發(fā)。這臺車雖然為最低配置版本,但是諸如自動空調(diào),電動天窗,前后雷達,四車窗一鍵升降都是標配,從這一點來看,睿翼還是比較厚道的。雖然我不是配置控,但是多一些配置總有能用上的時候。當然,再往上像真皮座椅,定速巡航,導航等配置則一律欠奉,需要車主買車后根據(jù)需求而自行增配。我呢在買回來后,自己在外面的汽車場給它增加了真皮座椅和導航。在用車過程中這些配置已足矣。

上圖這張相片中可以看出我的原裝睿翼底盤有多高,⊙﹏⊙b汗。無奈國內(nèi)的道路情況惡劣,汽車廠家在將車輛投放國內(nèi)時總是會或多或少將汽車底盤升高以適應(yīng)國內(nèi)駕駛環(huán)境。但追求美感的我總是無法接受,曾想過換一套Tein的street basic避震來改善其操控性能與外形觀感,但后來想了想,這車經(jīng)常接送女友與家人,還是維持原裝的設(shè)置比較好,畢竟不想招來親朋好友對其舒適性不佳的善意投訴。

上圖放一張我與朋友的合照。我記得那晚是我朋友新提了一臺英菲尼迪Q50的混合動力頂配,所以我開著睿翼去找他玩,于是找了個地方合影。在濱河大道的直路中,我駕駛睿翼跟在其身后,發(fā)現(xiàn)要跟上它車十分吃力,畢竟一個V6大排量,一個L4的小排量,總是需要大腳油門令轉(zhuǎn)速維持在聲嘶力竭的狀態(tài)才能勉強跟上其車尾。(*法定時速80km/h內(nèi))。

總而言之,一年的使用感受下來,我對睿翼并不失望,相反還十分滿意。索價20萬,它所給我的反饋在我看來已能夠拿到高分。當然,每個人需求不同。也許在一些需求舒適的車主眼中,睿翼并不是一款好車,正如在我眼中,凱美瑞與天籟之流的駕駛體驗淡如白水一般。無妨,這個世界就是色彩斑斕的,也正是大家的需求不同,才誕生了形形色色,在各個方面都各有建樹的車壇名星。

睿翼,這一年你辛苦了……

收藏

2014-10-16

0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

我關(guān)注的部落

登錄關(guān)注部落,才有更多簽到。請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