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車庫

話題31227條    關注920人

+關注
話題

“無中生有”,觀致的血統(tǒng)之謎

一個轟動日內瓦車展的全新汽車品牌就這樣無中生有了,按觀致汽車公司副董事長石清仁的說法:“觀致品牌從零做起,沒有歷史束縛?!眴栴}是,21世紀以來誕生過不少汽車品牌,主要集中在中國。它們的車型要么是“借鑒”(中國汽車業(yè)界對“抄襲”的專業(yè)表述)來的,要么是買來的;唯一無中生有的,是華晨中華,遺憾的是它并不成功。觀致車到底是怎么來的?如果它有“血統(tǒng)”,那它會不會有知識產權的麻煩?如果沒有“血統(tǒng)”,那它能不能達到當代汽車的性能、質量、可靠性和安全標準?對如今的汽車來說,血統(tǒng)至關重要。經過這些年的折騰,部分國人終于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一款車絕不是上萬個零部件的簡單拼湊,它要求所有部件按照設計要求高度協調運行,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有一個多年積累起來的、基于無數成功與失敗案例的數據庫,以及按特定方法積累、處理和應用這些數據的人,數據與人共同構成了這款車的DNA;在此基礎上,還要按照國際標準的流程,由經驗豐富的專業(yè)人士按特定方式對整車和零部件進行成本高昂的反復匹配、測試、路試和認證,否則就會先天不足,與真正意義上的當代水準轎車相比,就像黑猩猩與人一樣,雖然98.4%的基因都一樣,卻是根本不同的東西。即便是同一血統(tǒng)的車型,也有高下之分,否則媒體就不會為大眾邁騰與大眾帕薩特的“底盤之謎”(屬于不同的“血統(tǒng)分支”)爭得不可開交了。此次日內瓦車展前,我曾請奔馳新一代緊湊車型平臺首席工程師恩格爾教授(Prof. Hans Engel)談對新車血統(tǒng)的看法。他說:如果是開發(fā)一款傳統(tǒng)汽車,還是要有系統(tǒng)的DNA的;如果是開發(fā)一款新型汽車,就不一定有系統(tǒng)的DNA了,比如,Smart是一款新型汽車,需要全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所以奔馳專門建了一座新樓,組織了一個全新的團隊,來開發(fā)Smart,而不是利用現有的開發(fā)機構,為的就是盡可能不受傳統(tǒng)觀念和套路的束縛。他還補充說,當然,沒有血統(tǒng)也能開發(fā)出一款傳統(tǒng)轎車,只是需要更多的匹配、測試,特別是來自不同品牌的研發(fā)人員雖然個人都很強,但由于造車理念不同,組合在一起需要太多的磨合,成本是很高的。日內瓦車展上專訪觀致汽車董事長郭謙,請他談對血統(tǒng)問題的看法。他認為,不同品牌的汽車雖風格、特點不同,但全世界造車的基本邏輯大同小異;不同品牌的研發(fā)人員組合在一起當然需要磨合,假設研發(fā)人員分別來自歐洲、美國和日本品牌,而且各占三分之一,磨合的難度要大得多,但觀致的核心研發(fā)人才主要來自歐洲,如果講血統(tǒng)的話,可以說都是歐洲血統(tǒng),很容易磨合。那數據庫呢?按郭謙的說法,當今整車研發(fā)的關鍵在于技術,而整合的關鍵在于團隊和人。換句話說:人腦就是數據庫。他說,在觀致的研發(fā)中,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能找到解決辦法,這才是關鍵。記得另一位自主品牌老總曾說:以前在合資企業(yè)遇到技術問題一點也不擔心,老外總能找到解決辦法,這就是技術訣竅,都在他們腦子里;現在做自主品牌就不一樣了,遇到難題得自己解決,雖然通過各種不同的測試最終也能解決,但花掉的時間和成本是很高的,實在解決不了的還要迂回通過合資企業(yè)的研發(fā)人員來幫忙。還有,當年華晨當年找喬治·亞羅設計出中華車身以后,采購來的底盤零部件無法匹配調教,在清華折騰了4年,最后還是從寶馬請來20多個專家?guī)兔Σ虐褮ぷ兂闪塑?。觀致不同,它的研發(fā)團隊人才類型全面,設計、技術和工程的骨干主要來自寶馬、大眾、捷豹、歐寶、薩博、沃爾沃和福特,幾乎是清一色的歐洲品牌。郭謙因此說,可以說觀致是歐洲血統(tǒng)。而觀致研發(fā)團隊的核心人物——首席設計師何歌特和工程執(zhí)行總監(jiān)施可,都是來自寶馬的頂級研發(fā)人才。你也可以說,觀致的血統(tǒng)里有寶馬的DNA。路透社評論說:歐洲市場為觀致的西式DNA所深深折服,而不再關注于其“中國制造”的標簽。此外,其他歐美媒體對觀致也一致給予好評。雖然從觀致3身上,可以看到一些寶馬、大眾的元素,但沒聽說有誰指責觀致抄襲,也沒人對觀致這種“無中生有”的血統(tǒng)表示懷疑。他們似乎認為這種由歐洲高級設計、技術人員主導的這種新汽車品牌技術發(fā)展模式很可以理解,就像中國乒乓球或跳水教練到歐洲就能組織起一個高水平的運動隊一樣,因而更關心觀致未來的市場表現及其對西方汽車制造商的影響。那么,沒有數據庫積累的觀致能否在4年內按國際標準的開發(fā)流程打造一個全新的汽車平臺并開發(fā)出一款全新車型?郭謙的回答很干脆:產品開發(fā)的整個過程都是按照國際標準一步一步做,不妥協……包括合作伙伴的零部件開發(fā),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團隊內不少人覺得觀致產品開發(fā)的速度,即便是他原來的公司都是很難做到的,這就是觀致從零做起,不受歷史束縛的優(yōu)勢。當然,要讓真正人們相信觀致的這種優(yōu)勢,還需做更多的溝通;它的性能、質量和可靠性,還有待消費者投票。有試駕過觀致3的業(yè)內人士說,它的底盤很扎實,明顯的德國范兒。我沒試過,不敢說。但我見到觀致3時,感覺它不像一款緊湊型轎車(A級車),而像一款中高級轎車(B級車)。實際上,一年前觀致的人送給我一張觀致3的外形設計圖,我把它掛在墻上,不時會看一下,一直以為這是一款B級車。這就是所謂的“高級感”,而內飾的設計、選材和工藝也與這種“高級感”吻合。雷諾-日產總裁卡洛斯·戈恩、前塔塔汽車董事長拉丹?塔塔拉坦·塔塔、捷豹路虎席執(zhí)行官施韋德都對觀致3轎車贊賞有加,菲亞特總裁馬爾喬內感到有“競爭壓力”,也就不奇怪了。國外媒體把觀致3視為大眾、歐寶同級車型的對手,既是對觀致的抬舉,也是一種壓力。說實話,以觀致3這樣上檔次的設計、技術配置、選材和工藝,特別是它初期小批量、高成本的零部件采購,要它把成本降到比大眾、歐寶同級車型低,使其具有高性價比,我認為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對觀致這樣沒有任何品牌積淀的后來者來說,性價比優(yōu)勢又至關重要。如果它不能把成本降得比對手低,那就只有咬緊牙關虧本賣車,就算是長線投資,待幾年后在市場上成了氣候,品牌立住了之后賺錢;如果能,它將創(chuàng)造真正的奇跡。

收藏

2013-09-07

0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

我關注的部落

登錄關注部落,才有更多簽到。請先登錄